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繁衍 >> 到底什么是阴漂,阴漂出现的原因难道都是浮
我们知道,浮漂的漂目是有目格的,也就是漂目上,用来分割目数的,中间的黑色的一圈,不少钓友有这么个小疑问,就是这个目格为什么非要用黑色一圈来区分,直接用颜色来区分,比如黄色下面是绿色,或者黄色和红色,这样不是制作起来更简单么?最早的台钓漂是不是这样试过,那还真不知道,但是在使用现在的立漂垂钓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叫做阴漂,就决定这种目格必须要区分开;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阴漂,这个词也算是钓鱼圈子里的一个特有词语,意思就是浮漂的漂目在水中突然消失了,说道这里,其实真得需要吐槽一下,估计最早发明圈子里特有词汇的钓友,肯定是说传统相声的,什么黑漂、阴漂、顶漂之流的,和传统相声的春典有的一比,圈外的人听起来就和旧社会下九流接头一样,把本来挺高尚、挺文雅的一个休闲运动,搞得和一群黑社会流氓聚集一样。
这话可不是胡说,在过去,捕鱼是穷人才干的事,而钓鱼,都是知识分子,还得是有钱有势有时间的知识分子才能做的事,门槛是非常高的,哪里像现在,什么人都可以钓鱼,而且把圈子里的词汇,弄得和旧社会下九流黑话一般,想想也挺悲哀,连普通话都表达不清的一群人,居然也能代表钓鱼圈子里主流。
闲话说完,我们说正事,基于以前的生产工艺,在纳米漂、高压喷漆技术未普及之前,浮漂上清漆、上色漆,都是纯手工的,但是有个极大的缺陷,就是不管手艺再好,浮漂都会吃水,因为上漆不均匀,后期都要打磨,这个打磨在当时也是纯手工的,每一支漂,或多或少都会在漂肚、漂脚、漂目上,形成或多或少的沙眼,进水之后,浮漂整体会吃水,从而压掉钓目,如果目格不用黑漆区分开,那到底是压了半目还是1目,根本就看不出来,而浮漂因为吃水,自身变种,导致钓目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阴漂。
但是后来随着工艺进步,有了纳米漂,上漆有高压喷枪,打磨改为半自动、半人工,在工艺上就极大的避免了吃水现象,但是后来大家发现,水底淤泥厚度、密度不同,饵料雾化速度不同、线组的粗细不同、浮漂的吃铅不同、水的密度不同,都会导致阴漂现象,在久而久之,这个词汇用的人也就少了,因为自媒体的普及,改用变目、沉目,这样相对比较直白,比较能理解的词语代替,阴漂这个词,就慢慢的不怎么被人提起了。那么,常见的阴漂原因,和解决方法,有哪些呢?
一、浮漂漂身有沙眼,浮漂吃水
任何人工的产品,都存在一个保质期,浮漂也是如此,尤其是浮漂,其实论使用率而言,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每一次的碰击水面、撞击水草、竿身,表面看上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尤其是漂脚、漂目,和漂肚接口处,漂身上漆面,或多或少都会有裂纹,偏偏不少钓友,对浮漂的保养,是没有概念的,久而久之,这些裂纹就会真的破裂,进一步就是浮漂开始吃水,浮漂自身重力发生变化之后,钓目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定期用漂蜡保养,如果有女朋友的钓友,还可以将其过期的透明指甲油用来八样浮漂,都能有效缓解、避免浮漂吃水的现象,回头有空了写一篇如何保养浮漂的文章。
二、饵料的比重、雾化速度导致的阴漂
这其实是一个细节问题,有些钓友做事是比较粗糙的,开好的饵团,直接就任其裸露在太阳下,不用毛巾、纸巾覆盖,时间久了,饵团的水分会发生变化,如表皮皲裂,但是饵团内部还是湿润的,粗心的钓友,会直接重新揉搓饵团,再继续使用,在调钓之后,确定好的钓目,使用重新揉搓后的饵团,就会发生阴漂。这个解决办法,要么是事前用半干的毛巾覆盖饵团,这样可以让饵团前后的比重一直,不至于雾化速度发生变化;要么就是饵团变干之后,重新微调一下浮漂。
三、线组搭配上有问题
这种问题多出现在漂小线粗,很多时候我们考虑线组搭配,会顾虑到线径过粗,产生了额外的浮力,最终导致带着浮漂上浮,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水线太长,线径太粗,浮漂吃铅太小,导致了在水面以下的鱼线太重,压着浮漂下沉了半目到1目,在野钓钓鲫鱼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因为本身鲫鱼漂的目格就短,整体吃铅就小,有些钓友为了防止线组太细,遇到大鱼切线,会专用采用线号较大的主线,调钓之时如果正好有流水,等正钓的时候,风停水停,就很容易出现阴漂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换吃铅大一些的浮漂。
四、酱层太厚、抛投太精准
可能有钓友会说,这算个什么原因,难道抛投太精准也会出现阴漂?这有点扯了吧,事实上还真是如此,我们在钓鱼时,不管是黑坑还是野钓,在遇见淤泥底特别厚,尤其是形成了酱层的水底,调漂之时会分外谨慎,不仅要找到淤泥底的实底,更会找到鱼层所在的实底,但是如果抛竿太过于精准,竿竿都打到同一个位置,时间久了,钓点所在的酱层会发生轻微的变化,如果浮漂不做微调,阴漂是很正常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出现阴漂时,做一下微调即可。
五、在河道汇入口、湖库进出水作钓
黄河和长江,最大的区别,除了地域位置不同,发源地不同,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水的密度不同,而河道汇入口,湖库的进水口,都是很好的钓点,但是这类钓点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多有水底暗流,二是水的密度不稳定,前者会导致轻微走水,后者则会导致出现阴漂,野外水域水的密度,其实就是水中杂质的含量,在进出水口,是多处水流汇集,水中杂质的数量并不稳定,所以水的密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相应的,对同一固定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是固定的,所以在这里作钓,尤其是用悬坠钓法的时候,出现阴漂是常事,解决办法就是改为铅坠沉底,不要悬坠即可。
在钓鱼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咋一看,觉得很难理解的事情,阴漂现象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姑且不论如何称呼,多实战几次,多琢磨琢磨,经验丰富了,这些现象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