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ldqu

发布时间:2022/6/6 13:36:28   
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初三语文?下册内容

距离中考没有多少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新知识学的怎样了?一些重点内容有没有掌握到位呢?平时出的练习大家有没有练习,如果题目都能做对,那基础都还是不错的,考试没问题。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老四记”相关知识点抓紧掌握!

《桃花源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理解探究: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诣太守,说如此。

9.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10.“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11.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2.作者为何要虚构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醉翁亭记》

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芳

古义:花朵今义:芳香山间之四时也时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一词多义:①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并列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的连词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不久,已而夕阳在山:表时间的连词②绝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停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以为绝妙:到极点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③也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表示判断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④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名之者谁?:代词⑤酿泉

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名词,泉的名称酿造泉水,酿泉为酒:宾动短语⑥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⑦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⑧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⑨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临溪而鱼:到⑩名

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动词,给……命名?穷

乐亦无穷也:尽

欲穷其林:走完

?归

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重点句子翻译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岳阳楼记》

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2、属予作文(“属”通“嘱”,嘱咐)

古今异义:1、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译:今年的下一年2、属予作文

古义:写一篇文章今译: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3、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国都今译:前往国家4、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入朝为官隐居乡野今译:向前移动向后移动5、沙鸥翔集

古义;鸟停息在树上今译:聚集6、微斯人

古义:没有今译:微小7、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今译:大气的状态和现象8、南极潇湘

古义:向南到达今译:地球的最南端9、浊浪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今译:全部去除掉10、宠辱偕忘

古义:荣耀今译:偏爱11、备

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今义:准备12、景

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今义:景物13、尝

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今义:品尝14、微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今义:微小

一词多义:1、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②则有去国怀乡:国家

③国恒亡:国都2、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②面山而居:居住

③居十日:停了4、通①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②政通人和:顺利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5、旷①心旷神怡:开朗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宽广

理解探究①表现作者的远大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洞庭湖月夜美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⑤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⑥迁客骚人因物而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⑦迁客骚人因物而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小石潭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下见小潭见:看见

隔篁竹簧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鸣:使……发出声音

心乐之乐:以……为乐

水尤清洌尤:格外

近岸卷石底以出近:靠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

参差披拂参差:高低不平

日光下澈下:向下照射;澈:穿过透过;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翻译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见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理解探究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特点:清、澄。写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好处: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9、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