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繁衍 >> 冬季该如何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现研究提出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一、苗种和养殖生产
(一)鱼类
1.投喂管理:冬季养殖鱼类过早停料易导致越冬鱼(尤其是越冬鱼苗)营养流失较大,死亡率升高。因此不宜过早停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优质饲料,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中午少量投喂,以维持鱼体体质,增强其耐寒和抗病能力,提高越冬期及开春养殖鱼类成活率。冬季我国北方冰冻时间较长,部分地区越冬期长达5个月,鱼池水温在0℃-4℃,此时不宜再投喂,春季融冰后应尽早投喂,提高越冬成活率。对于南方地区尚能摄食的鱼类,要合理投喂饲料,进一步增强体质,保证其安全越冬。
2.水质管理:定期检测养殖水体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在5mg/L以上,pH在值7-8.5,透明度在40-50厘米。定期检查水体浮游藻类生物量,对于营养盐含量少、浮游藻类少、透明度较大的鱼池,可直接补充小球藻和硅藻,或适当培育浮游藻类。对于浮游藻类过多的鱼池,可采取消毒等措施,适当减少水体中浮游藻类含量。定期检测水体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现数量较多时,可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水产用),防止越冬期间轮虫或剑水蚤大量滋生引发池水缺氧。
3.日常管理:勤检鱼病,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拉网时动作要精细,防止鱼类带病、带伤越冬。越冬前并池可进行拉网锻炼增强鱼类体质,宜在水温10℃左右进行。鱼池封冰后,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是水体溶氧主要来源,明冰可保持较高的透光率,确保光照强度。要及时扫除积雪和乌冰以保持光照充足,扫雪面积越大越好,小池全部扫净,大池可每隔1米扫1米,南北走向,以利采光。越冬池应禁止滑冰、冰下捕捞鱼虾等,避免鱼类受惊乱窜,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
4.苗种放养:根据养殖状况及市场行情预判,合理制定下一年度养殖计划,及时做好放苗前的池塘清淤、修整与消毒工作。要选择体表无损伤、活力强和经检测不携带特定病原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前要适时加水、肥水,保证苗种进池后有适口的饵料生物。冬季水温较低,苗种进池后不宜立即消毒,可泼洒维生素类兽药、大黄五倍子散等中草药类兽药,增强鱼体体质。苗种进池后要适时肥水,保证水质良好。
(二)虾蟹类
1.苗种选择: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重要疫病病原的苗种。
2.水质调控:冬季对虾养殖在华东和北方地区主要通过加热设施提高温度。在华南地区主要通过塑料大棚加温保温,塑料大棚养殖模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