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生活环境 >> 蓝白两色的瓷器都叫青花瓷这篇文章告诉你,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英文译名就是“中国”英文翻译的小写——china,可见世界将中国视作陶瓷的故乡。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作为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陶瓷品种浩如烟海,其中,青花瓷是大家最为熟悉的,白底蓝花,素雅之极。但很多人会发现,有的瓷器也是蓝白色调的,像青花瓷但好像又不是,这是咋回事?
元代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一对)首先,咱们来看看标准的青花瓷长啥样?通常它具备这两个特征,第一点是在白色瓷器上用蓝色人工描绘纹饰,并且只有蓝色。第二点是所有蓝色纹饰都在表面透明玻璃釉之下。
清康熙青花日日见喜纹碗但正如开篇所言,不是所有蓝白色的瓷器都叫青花瓷,人家也有好多的“兄弟姐妹”呢,各有各的名字,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扫个盲,以后再看到蓝白色调的瓷器,就不会只想到青花一种了。
NO.1反青花
“反青花”也可以叫“青花留白”,元代就已经出现它的烧造技术与普通的青花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描绘纹饰的时候方法截然相反。
反青花用钴蓝料把普通青花留白处理的地方,全部拿钴蓝料涂上,把普通青花着重描绘的地方留白处理,留白中个别局部再用钴蓝料描绘,比如羽毛、花瓣等位置,使得图案变得完整。
元代反青花飞凤麒麟纹大盘由于反青花更加废材料,成本也更高,所以反青花器物的产量与普通青花相比,要稀少很多,目前基本都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当中,每一件都珍贵异常。
NO.2蓝釉堆白
“蓝釉堆白”与“反青花”乍看十分类似,但细看实则一个重绘画,一个重堆塑,二者相差甚远。
想要烧制一件蓝釉堆白的瓷器,得先用白瓷泥在做好的瓷胎上堆塑出想要的纹饰,纹饰细部再用刀刻划,比如龙鳞、凤羽等。然后再把纹饰之外的地方均匀地施上氧化钴料,最后进行高温烧造。
元代蓝釉堆白龙纹梅瓶NO.3蓝上蓝
这个名字乍一听,大部分人都不会联想到是个瓷器品种,但人家是青花如假包换的“亲兄妹”。
清康熙蓝上蓝鱼龙变化文字盖罐上图就是一件标准的“蓝上蓝”器物。简单来说,这种品类就是在白地蓝花的青花纹饰之上,又罩了一层淡蓝色的釉子。“蓝上蓝”在康熙时期最为流行,今天能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那个时期的。
清康熙蓝上蓝缠枝花卉纹笔筒这种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审美比较特殊,非常的小众化,但特别符合当时文人刻意追求内敛的风气。所以这种品类的作品几乎都是文人定制的雅玩,通常为笔筒、印盒、小瓶、小罐等等,几乎没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盘、碗一类。
NO.4黄地青花
因为它的颜色,“黄地青花”一直是青花里很有存在感的一个重要分支品种。最早在明宣德时期烧造出现,但数量非常少见,都是宫廷里最高档的器物。
这个品类相比于之前的三种,非常好辨认。它是在已经烧好的标准青花器物上,把原来白色的地方涂上黄釉,蓝花部分保留不动,经过二次低温入窑烧制而成。
清乾隆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黄地青花”的作品虽集冷暖两种色调于一身,却十分和谐,富丽堂皇。不过也是因为这个“黄色”象征着皇权,所以明清两朝对它的使用管理非常严格,始终没有普及开来。
明弘治黄地青花折枝花卉纹盘看了这么多,下次亲们再碰见蓝白色调、“模样相仿”的瓷器摆在一起,除了青花,也不妨多想想它的“兄弟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