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湮灭重庆点映刷新对外星人的想象实况

发布时间:2022/8/3 16:32:16   
北京酒渣鼻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6.html

提示:低龄观众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湮灭》剧照

记者薛姣

要说本周末最引人期待的进口片,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高分科幻片《湮灭》绝对榜上有名。该片由《机械姬》导演亚历克斯·嘉兰执导,改编自“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遗落的南境:湮灭》。北美上映后获得如潮好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7%,豆瓣评分7.3,让中国影迷十分期待。

4月10日,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和部分观众一起提前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的确有一些片段惊悚暴力,因此在开场前的海报上注明“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这也是继《金刚狼3》后“自主分级”的影片。不过整体看来,电影还是科幻成分更重,用导演的话说,就是片中“每一句台词都要有科学倾向”,相信不少科幻影迷会相当喜欢。

全女性科考团打破偏见

《湮灭》围绕一支由5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勘探队深入未知“X区域”探险展开。“X区域”大约出现在3年前,外围被一层彩色的流动状不明物体包围(在片中被称为“闪晃”)。3年间,它不断扩大并侵蚀了周边地区。相关部门为了找出“X区域”的成因和其可能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影响,曾11次派出特遣队及无人机进入该区域,却最终无人归来。此次出发的第12批特遣队,全部由女性科学家组成,路途中一个个遭遇不幸,即使活到最后的女主角也发生了基因突变。

虽然电影是科幻题材,但导演着重探讨的却是生命的多样性。一方面,在被“闪晃”包裹的地区,所有的生物都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却不是毁灭性的,还是一种“创造”和“改变”,一个根长出来的花不再是一种花型会突变出多种花型,同时,变异的猛兽在咬死人后居然可以和人类的意识共存,这一系列未知的“改变”让人类充满恐惧。另一方面,虽然电影省略了对队员构成的解释,但也因此留下了更多开放性解读——这些人自愿加入特遣队,交谈之间可以窥见她们都处于精神或肉体湮灭的边缘,也让这次对“X区域”的勘探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毁灭和重生。同时,作为一部好莱坞科幻惊悚大片,科考队员全部是女性的这一设置,也是试图打破观众对性别的认知偏见。这也是其被海外影评人誉为“新科幻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惊悚恐惧来自“未知力量”

影片标明“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并不意味片中有大量的血腥暴力镜头,其实从头看到尾,有两处画面不适合少儿观看。一处是先前的一位特遣队员体内突变出一种生物,破腹而出,最终长在了墙上,观众看到的其实是最后的尸骸和变异生物混在一起的状态,看起来阴森恐怖。另一处是几位女队员遭到变异熊的袭击,厮打场面较为血腥。

事实上,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惊悚和恐惧,这种氛围都来自于“未知”,电影里的主角不知道接下来会遭遇什么,而观众同样不知道接下来会看到什么。变异的鳄鱼、狗熊和长成人形的植物,都让人看着毛骨悚然。但同时,森林里出现的头顶花枝的小鹿(花角鹿)和融合了藻类基因的透明鱼(螺藻鱼)又让人感受到这个变异世界的美丽。但随着主角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基因也会被不断修正和复制,恐惧感又再度袭来,人的肉体会像液体一样流动,会从身体里长出植物,会因为无法承受的压力变得疯狂。这不仅让电影里的几位女队员迷茫和绝望,也让观众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情节烧脑引观众热议

在看片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观众,发现大家对片中的一些细节念念不忘,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的确,《湮灭》不是一个给出答案的科幻片,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地外生命未必是碳基生物,它看上去或许只是一块金属,或者石头,甚至就是影片中的能量团。可以说,这样的设定不仅区别于绝大多数科幻电影,更跳出了大众的认知。

而除去对外星人形态上颠覆性的创新,《湮灭》还将一直以来风靡科幻圈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哲学探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我是不是我?经过光团折射,所有进入其中的人类DNA都被重新编码,那么在外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们是否依然还是他们自己?是已经毁灭还是获得了重生?随着而来的,则是故事抛给我们的更多疑问——外星人从哪里来?他们的目的何在?又为何将两位主人公放出光团?一个类似《盗梦空间》般的开放式结尾,也让整个故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所有涉及到科学的地方并不是空谈,从《机械姬》开始就跟随嘉兰的科学顾问曾表示:“导演非常明确地说,每一个角色所说的每一句台词都需要有科学倾向,他们是真实可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