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重庆老爷爷街头表演飞陀螺,网友一脸懵

发布时间:2023/3/10 16:16:47   

“抽陀螺”是公园三大害之一,玩陀螺却是个怡情的爱好。

比如指尖陀螺,成为了很多学生和白领的解压玩具。

在重庆的街头,一位老爷爷常常当众表演“飞陀螺”,引得众多小朋友来围观。

老爷爷的表演的技术十分娴熟,现场的小朋友看得目不转睛。而看视频的网友却一脸懵:这是什么原理,陀螺怎么可能凭空飞起来?

这不是魔术,只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神奇的“飞陀螺”

顾名思义,飞陀螺,就是让陀螺高速旋转,然后“飞”起来。

这里的“飞起来”,不是真正的飞出去,而是通过某种手段,让陀螺从地面飞到搭好的圆盘里。(如下图)

“飞陀螺”有两个要求,才算表演成功:

1、陀螺要从地面开始旋转,然后才能起“飞”。

2、到了指定的圆盘后,陀螺不能马上听着旋转,而是要旋转一定的时间。

据当地人介绍,专业表演“飞陀螺”的老者,陀螺到了指定的圆盘后,还可以转15分钟,堪称神技。

更厉害的表演者,可以让2、3个陀螺同时在圆盘里转,还能保持一定时间段内不会停下来。

重庆老爷爷表演“飞陀螺”

老爷爷表演玩陀螺已经不是一两次了,附近的居民经常看到他表演,隔一段时间换一种花样,路人和小孩子都很喜欢看。

先是在地上铺上一块较硬较平坦的垫子,支撑陀螺旋转。然后用绳子环绕陀螺,抓住绳子的一端甩出陀螺,陀螺在垫子上高速旋转。

只见老爷爷用一根细线,在陀螺的脚上绕了一圈,一拎起细线,陀螺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圆盘飞去。

准备接近圆盘时,陀螺突然跳了一下,直接跳上了圆盘,在圆盘静静地旋转,仿佛跳完芭蕾舞的演员,优雅地向观众致敬。

现场的围观的观众被老爷爷的表演惊叹到了,纷纷鼓掌,老爷爷这一手技术太棒了。

动图:飞陀螺

“飞陀螺”的原理

人力加持旋转起来的陀螺,远远达不到能够起飞的速度,其中的关键在于绳子。

老爷爷使用的绳子是“鱼线”,也称为玻璃线,是透明的绳子,通过视频很难观察到这根绳子的的存在,现场看却看得一清二楚。

陀螺高速旋转,通过绳子的牵引,往圆盘的方向走。

接近圆盘那一跳是整个表演的“重中之重”,距离太远,跳不上圆盘,太近容易撞到圆盘掉下来。

诀窍是: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该不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得不承认,小朋友们虽然喜欢看“玩陀螺”,但会玩陀螺的人屈指可数。

玩陀螺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这项手艺未来或许会失传。

现代社会,小孩子的玩具种类数不胜数,加上作业繁重,课余时间还可以玩游戏、追剧,没几人会花时间去玩陀螺。

而且,玩具中有很多机械陀螺,只需按按手指,转得比人工陀螺还要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

玩陀螺只能算是一种娱乐项目,没有代表哪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是很大。

所以,它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很小。

陀螺、溜溜球,都是小众文化,它不需要“发扬光大”,只需小部分人在小范围流行即可,喜欢的人终究会喜欢,自然会有人传承,我们无需担心。

就如民间杂耍,如今依然有人在街头表演,并以此维持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