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天敌 >> 进行垂钓时,如何进行手竿拖水钓技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鱼类也在不断的进化。如果传统钓法不改革,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互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要取得良好的钓鱼效果,则比较困难。台湾钓法有以下特点:①灵敏度高;②定点定位;③钓获量大。缺点:必须钓点平坦(窝子平坦)。但是,传统钓法也不乏许多长处。比如:点多面广,渔具简易,无论江河湖泊、山川水库,钓点坑洼还是平坦地势,都可以垂钓。回顾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钓者就地取材,砍一根小竹做鱼竿,切一节高梁秆做浮漂,用铜丝或铁丝制鱼钩,用麻绳或丝线拴钩,或蚯蚓或白菜或竹叶虫作钓饵,去到河边则能钓鱼。可是,现在不同了。渔船捕鱼,蓄电瓶打鱼,钓鱼者与日俱增,池塘、水库或江河里的鱼为了逃避灾难,适应生存环境,变得格外狡猾。只有用精制的饵料诱鱼上钩,才能钓获鱼。鱼吃钩前,不像某些钓者所想,抬头则吞食,而是首先试探,先用鱼尾碰一碰饵料,探测是否异物——危险品,是否可食?若发现是异物,鱼儿口都不张便逃之天天。因此,如固守传统钓法,钓获量将甚微。
其次,传统钓法是多支鱼竿垂钓,采取撒拦河网的办法,认为这支竿不上钩,另一支竿总要碰上运气。实践证明,多竿或双竿钓鱼,往往易跑鱼。钓友们常说:“老套筒不行了!”就是这个道理。一次,笔者用双竿垂钓。当正在给一支竿的钩挂食时,另一支竿的浮漂往下一沉,“哗”的一一声,车盘(绕线轮)直转,竿梢往前倾,笔者马上放下手中的鱼竿,去按住另一支鱼竿往上扬,鱼却跑掉了。年,笔者将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结合起来,进行改革创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采取拖水钓鱼法,获鱼量相当高,一年下来,平均每次(周日)出征,可以钓获2千克鱼。
拖水钓鱼的技巧是:利用台钓脑线较长、在水中具有动态的特点,将台钓脑线长度(一般为30~40厘米)改为15~17厘米;改固定坠为活动坠,悬、底同钓的手竿拖水技法钓。即母线连接两根子线,其中一根子线穿空心活动坠,拴底钩;底钩距坠子4厘米;另-一根子线系悬钩(上钩),上钩距坠子5厘米。坠子可以在拴底钩的子线上自由滑动。鱼吃钩(拖钩)时,坠子不动,拉力通过子线传到浮漂。这样沉漂或送漂,就能灵敏地及时反映出来。
为了校漂准确,避免坠轻底钩没沉底的现象,在钓鱼前一天晚上,用塑料水桶盛一桶水,将组合后的钓具(线、钩、漂)放入水桶内校正漂,观察未拴食的上钩、底钩、坠子、浮漂是否配搭适宜。若上钩、坠子悬浮,底钩接触桶底,浮漂顶齐水面平,表明浮漂、钩、坠配搭妥当。第二天到钓场后,用一个小铁球挂在底钩上,测量水线,即探测钓点(溪河、水库)的深浅,是否平坦,确定浮漂应固定在鱼线上的位置。垂钓时,改双竿为一人一竿,单竿独钩;诱饵打窝改一字形布阵为三角形布阵。上午钓三角形周围,下午钓三角形中间。改钓远为钓近,一般钓4米远。因为人的视力有限,尤其是中老年垂钓者,加之湖泊、水库中心食物较少,鱼类一般爱到岸边附近觅食。笔者使用手竿拖水技法垂钓,底钩、上钩同时被鱼吞食,一竿双鱼屡屡发生,钓友赞叹不已。
夏秋夜钓,情趣盎然。出征前,还应准备干粮如烧饼、面包、馒头、饼干等,准备一些水果如广柑、苹果以及矿泉水等,作为加餐食品。亦可到了钓场,提前与当地的居民或村民联系,准备晚餐,联系住宿,以便夜间加餐和休息。若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蓝天为帐,大地为床,露天宿营休息,可选择没有杂草的洞穴、比较干净的堤岸、石坝,铺上干稻草,再铺上雨衣,席地而睡。务必不要选择山崖、农民堆放柴草的崖穴休息。
沿湖游走钓,又叫沿湖跑钓,就是一边走,一边寻找鱼窝施钓。钓鱼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沿岸游走,每天一般能走钓十多千米,远的可达三十多千米。沿湖游走钓,实行人找鱼战术比坐等鱼上钩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以锻炼身体为主,又可以多获鱼。一般一次能钓2~2.5千克鱼,多时达25千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