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习性 >> 中国4大名鱼,其中一种已经在野外绝迹
1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松江鲈鱼又名四鳃鲈鱼,因为他们头部的鳃盖上有两道橘红色的斜纹,看起来像两道筛,所以才有4鳃鲈鱼之城。
松江鲈鱼是近岸浅海鱼类,一般生活在河口成年的松江鲈鱼,每年12月到1月期间会集体游到海边产卵,并将卵产于浅海的贝壳内。
每年的4月左右,孵化后的幼鱼会集体回游到淡水河川生活,松江鲈鱼乃中国四大名鱼之首,但并非只产于松江,以往这种鱼广泛地分布于中国沿海,松江鲈鱼的味道十分鲜美,只要翻开历史书,就能找到很多关于松江鲈鱼的故事和赞美,但也因为如此,在人们长期的捕杀之下,松江鲈鱼的数量一直减少,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来到上海,周恩来亲批的菜单里就有松江鲈鱼,到了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上海,点名要吃这种鱼,可是当时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一时无法找到,令她遗憾不已。
今时今日的松江鲈鱼更是已经被归类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过由于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松江鲈鱼的人工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毕竟吃货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往不断失败的松江鲈鱼养殖如今已经找到了突破口。
2黄河鲤
黄河鲤是一种原生于黄河流域的鲤鱼,全身鳞片金黄闪烁,鳍部的末端呈鲜红色,体态丰满优美!
黄河鲤的别名鲤拐子或黄河金翅鲤,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黄河鲤不再是黄河独有,黄河鲤向来都是上等食材,它们的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色泽鲜丽,气味清香,内脏少,骨骼小!
自古以来,有关黄河鲤的赞美诗句和文献不胜枚举,在历史上很早就有黄河鲤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黄河鲤鱼就被当作贵重的馈赠礼品,但至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水质的污染,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过度捕捉,黄河鲤鱼的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的年捕获量已经比50年代的年捕获量下降了15倍。
进入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黄河流域混进了很多外来的鲤鱼品种,导致黄河出现很多杂交鲤鱼,令纯种黄河鲤鱼的品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最显著的改变是鳞片颜色变成杂乱,体型变小,成长速度变慢、口感变差。
年《黄河鲤鱼原种选育》小组正式成立,从而使纯正黄河鲤鱼的优良品质得以保护、恢复和繁殖。
3松花江鳜
鳜鱼又称为桂花鱼、花鲫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也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其中包括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等,特别是江苏的十大淡水湖,更是盛产区,桂鱼一般喜欢栖息于清澈透明和缓流的环境中,特别是水草茂盛的湖泊数量最多,他们常躲在石缝的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冬天潜入深水处,鳜鱼是肉食性鱼类,嘴巴很大,喜欢吃活饵,因此容易上钩。常见的体重1~2.5公斤之间,它们会吞食其他大型鱼类,比如鲢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幼小的鳜鱼喜欢吃虾类和小型鱼类。
鳜鱼的肉洁白,鱼刺不多,细嫩而鲜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鳜鱼自古以来就被列为名贵鱼类,鳜鱼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桂花鱼。
4极北鲑
极北鲑,俗名大白鱼,分布于里海盆地、哈萨克、俄罗斯东部和新疆等地各河川与湖泊内,由于极北鲑在栖息区内,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生态型,第1种是河川型,这一种类型,终身生活在河川里。
第2种则是半回游型,冰河时期在河口处度过寒冬,解冻后才游进江大白鱼,体长可达1.5米,重25公斤,历来被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它曾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的名贵鱼类,其含质量高、肉味鲜美为人们所喜爱。
60年代初,由于过度捕捞,其后产量逐渐下降,到80年代中期以极其罕见,几乎濒临绝迹。90年代突破人工繁殖技术,现已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令数量得以回升,现在已经在野外绝迹。大白鱼的外观还向另一种产于北美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鱼类,白北鲑,两者之间是属于接近的亲属,但白北鲑现在还能在野外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