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鱼菜共生AI工厂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发布时间:2023/6/19 23:15:16   

左边养鱼、右边种菜,一个是养殖业、一个是种植业,两者似乎毫无关联。但通过看不见的地下管道,将鱼池下方收集到的粪便处理后,直接输送至蔬菜区作为肥料进行灌溉,两者就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在我市已推广多年,也取得了较好的农业效益。但是,8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市农科院的鱼菜共生AI工厂时,看到的俨然是一座高科技的“未来农场”。

记者看到,从露天转向室内后,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加持,传统农业的面貌已被完全颠覆——在这里,实现了自动投料、鱼生命体征监测、水肥一体灌溉等自动化操作。不仅如此,在科技赋能下,鱼池水质可实现自动净化,无需换水,蔬菜也转向立体式栽培,种植区域从地面向空中延伸,既节约资源,又高产、高效、生态环保。

▲鱼菜共生AI工厂里,采取智能化立体栽培,蔬菜像住进“楼房”。记者栗园园/摄

“经过7年努力,我们打造了国内首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重庆市农科院院长苟小红介绍,鱼菜共生AI工厂生产区域包括了蔬菜栽培面积平方米、蔬菜育苗面积平方米及水产养殖水体立方米,每年可以产出绿色蔬菜吨、大口黑鲈吨。

苟小红说,鱼是重要的饮食消费品类,但传统淡水养鱼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池塘养鱼需要占用耕地,且鱼的粪污及未吃完的饵料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等。7年前,市农科院的专家就开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两种方式: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把农业变成工厂化、智能化。

当时,国内还没有工厂化鱼菜共生的技术及设备,从国外购买,不仅成本高,且不一定适合国内使用。

经过多次考察、长期研发,市农科院终于在去年突破了工厂化鱼菜共生技术,建成鱼菜共生AI工厂,这也是国内首家鱼菜共生工厂化生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获得了17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工厂内的高密度养鱼池内,通过传感器可以实现养鱼水质精准监测预警,投饵、捕捞分级等作业可以实现机器换人,实现了补水、投饲、供氧、温控、粪污处理等各环节智能化作业。在蔬菜种植区,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颗菜”全程无人化作业。同时,鱼类养殖产生的养殖粪水将被转化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

▲鱼菜共生AI工厂,通过精量投饵机实现鱼饵料精准投喂。记者栗园园/摄

目前,鱼菜共生AI工厂内的蔬菜每平方米每年可收获80公斤,产量为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养鱼密度每立方米可达公斤,约为池塘养鱼的20倍以上,且相比传统养鱼,鱼的养殖周期缩短二分之一,可节省20%的饵料。

“该项目可以解决长江‘十年禁渔’后水产品的保供增收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生态保护、耕地占用、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解决,探索长江珍稀鱼类的工厂化繁殖。”苟小红说,通过鱼类工厂化繁育系统,未来重庆市农科院还将与重庆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长江鱼类保护性繁育,实现增殖放流,主要品种包括:大鳞鲃、大鳍鳠、长江鲟鱼、胭脂鱼、岩原鲤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9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