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形状 >> 小学里的晴耕雨读劳动基地好有味
学生们在“晴耕雨读”劳动基地辨识植物种子。记者杨枫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7日讯(记者杨枫通讯员吴婧雯)9月26日,在武昌区棋盘街小学“晴耕雨读”劳动基地里,四年级的学生们正跟着劳动老师向晴学习植物的种植知识。走进全透明的“晴耕雨读”基地,仿佛步入了小型植物园,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基地里摘种对温度要求颇高的“温室植物”,雨天时也不耽误劳动课,可以大量阅读耕种、植物相关书籍。“晴耕雨读,知行合一,通过这个特别的劳动基地,我们想让孩子明白既要读书求知明白事理,又要会做事,能做事。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真知、增长本领。”该校校长王娟说。
在室外的耕种基地,学生们在辨识植物。记者杨枫摄
今年秋季开学,劳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表。棋盘街小学的老师们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劳动成长清单,以促进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素养成长需求。同时,为了给孩子们打造劳动课程基地,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新的调整修建,搭建了名为“晴耕雨读”的劳动科学教育基地。基地由阳光房(温室)、鱼池和室外农耕基地三部分组成。在该基地,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种植体验,让同学们真实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还将劳动和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劳动课上,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还可以学习到有关大自然的科学奥秘,在阳光房里不仅有同学们对植物的呵护和陪伴,更有植物陪伴学生们学习和阅读,让劳动教育生态更加美好。
除此之外,学校将依托“晴耕雨读”劳动基地,成立“晴耕雨读,我们爱劳动”线上社团,在云学院里可以更加广泛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