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形状 >> 鱼缸还能这么设计底滤缸主缸空无一物,这是
看见这个缸的时候,很是惊讶,底滤缸主缸空无一物?是艺术还是华而不实?大哥你这还是要养鱼的吗?
鱼缸介绍:
主缸尺寸:长宽高
主缸除了一个50的下水口,什么都没有了。少了溢流区的占用空间,整体缸内部显得更加空旷了。利与弊在下文中都会详细和大家讲解。
买的下水地。下水管件上部分想尽一切办法弄出了内槽,把不锈钢地漏放里,主要就是为了减少占用主缸的高度,之后再用玻璃胶在边缘封好。
成型图。上边的小口是自己用电转小口,为了提高下水量,减少水的阻力。
鱼缸大体完成。可以看出来,鱼缸的内部空间很大,基本可以媲美1.5长得同款鱼缸。
由于下水部分只通过一个50的下水口,吸力还是比较大的。做过测试,放写小死鱼,过段时间全部都挂在白钢地漏壁上,可见吸力大小。
下部分详细讲解鱼缸的过滤原理
整个鱼缸通过左侧的管件达到过滤双水位效果,其实和其他底滤鱼缸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把溢流区挪到外部而已,整体看来比较有艺术效果。
主缸下水口往下分为两个方向,右侧是50变25的管头,再连接一个25的阀门,如果给鱼缸换水的话只需要把管件接上这个阀门,打开之后有需要的话,主缸的水会一直排空为止。
管件衔接之处打上玻璃胶用来密封,左侧是通过管件向上走水,到达水位线高度就会流下,形成一个水位,再要在主要的高度之内,可以做两个甚至多个水位线,都是用管件来控制的。
管件的左侧都是用两个大活接连接的,方便以后挪动、拆卸掉的。
换这张图大家就明白,鱼缸主缸的水和管件的高度是一样的,高过中间的管件横通水就会流下来。
这个部分最为关键,下边的是最高水位线,上边的管件开了一个口是用来过空气的。如果不用这部分,主缸的水就会一直排空,切记、谨记!
上面的红色控制开关就是二档水位线。如需要用低水位,主缸下水开关打开,把多余水排掉就可以了。再把低水位开关打开,低水位循环就搞定了。
下边的开关是为了换水的时候准备的。正常水循环的时候,管件横通的水位有一定高度,当断电之后,高处的水就会转向底滤缸。
如果底滤缸小或者底滤缸水泵区的水位线过高的话,水就会没过底滤缸漫出来,换水时把阀门关上,换完水之后在打开形成过滤就好了。
上水用一个这个管件,防止水倒流的。很不错~把上水直接插到水里,不怕断电的时候水反抽了。
底滤缸这部分自己做的双层干湿分离,效果很明显,质量非常的高。
底滤一键排水。为了节省开支,把一切做的精简一些,每个格挡之间开关阀门索性不用了,只用一个小帽代替。(看下图)
右边的就是了。把它在里边堵上,3个格挡之间的水就不会互通了,也避免了长期搬动阀门、时间久了管件会出空隙、造成漏水的问题。
不用堵上,搞底滤缸的时候把堵头拿掉就可以了。
开灯,过滤的整体效果。(半成品,方便拍摄)
分享来源龙颠论坛作者:chenli总结一下利与弊
利:鱼缸的空间增大;内部感觉良好;管件外置,艺术感觉强烈。
弊:管件排水面积有限;正常过滤的时候水位高处管件横通不少,断电之后反倒底滤缸的水过多,如果底滤缸不够大的话会漫过底滤缸;
管件外置也占了不少空间,不懂的人或者乱动阀门的话,后果很严重;管件时间久了也是个问题;
还有就是管件的大小对水泵的要求也有所限制,水泵过大,会导致管件出水量不够,主缸水位逐渐增高,底滤缸上水格水全部抽干,过滤失效。
总结:这种鱼缸终归还是华而不实。
有的人会说,这么用心设计制作,最后为什么自己排斥自己的作品。
之前看见过这种过滤方式,开始自己感到很好奇,但是经过反复测试,认识到了弊端多于利处。溢流区虽说没了,但是外部占用空间增大管件阀门,也是安全隐患。
终归是一句话,艺术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