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形状 >>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就颁发给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科学家。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
A.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B.夸克、氢原子、质子、水分子、氧原子
C.夸克、质子、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
D.夸克、氢原子、水分子、质子、氧原子
C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分子是最大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在氧原子、氢原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因此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夸克、质子、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站在甲板上的人认为自己是运动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阔的海面 B.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C.“山东舰”航母 D.歼15飞机
D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我们认为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我们认为物体是静止的,起飞时,站在甲板上的人相对于辽阔的海面、航母上的工作人员、“山东舰”航母,都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站在甲板上的人相对于他们是静止的,站在甲板上的人相对于歼15飞机有位置的改变,它相对于歼15飞机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A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
B.人们利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地壳运动产生振动发出次声波,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C错误;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的虚像大小不变
D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A错误;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的虚像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A
如图所示,蜡烛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是投影仪。
故选A。
6.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bin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2.bin
A.去核器 B.核桃夹子
C.园艺剪 D.手动压蒜器
A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A、去核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核桃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园艺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手动压蒜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7.王安石在一首诗《梅花》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诗人根据远处飘来的淡淡的梅花香味判断出“是梅而非雪”,而他从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A
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一个鸡蛋从餐桌上掉到地上有时并不破碎,但有时也会破碎,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下面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物理本质的是()
A.鸡蛋落地后在什么情况下会破碎?
B.鸡蛋落地后是否破碎与哪些因素有关?
C.物体落地后受到的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鸡蛋落地后破碎还是不破碎的原因是什么?
C
ABD答案是即使没有经过物理学习的人,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也能提出的问题,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也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而C答案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究性、可操作性。
故选C。
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拉弓将箭射出 B.运动员下落过程
C.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降落伞匀速下落
B
A.将弓拉弯时,人对弓做功,弓形状发生改变,产生了弹性势能;松手后,弓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箭做功,使箭的速度变大,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时,所处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其速度增加,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符合题意;
C.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时,其速度变慢,动能减小,所处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不符合题意;
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所处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但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鱼缸中小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体积逐渐变大,则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B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很容易被压缩,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深度会逐渐减小,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小,受到液体的压强越小,即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受压强变小,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也变大,所以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变大。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下列有关估测的数据,与实际基本相符的是( )
A.一次性医用口罩的质量约0.5kg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人游泳受到的浮力约50N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cm
BD
A.一次性医用口罩的质量约5g,0.5kg为g,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1.5m/s,故B符合题意;
C.人游泳受到的浮力约N,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的身高为1.5m到1.7m之间,故中学生的身高约为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2.下列说法是小乐同学对生活现象的物理思考,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写作业时能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是利用了分子引力
B.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住车,是因为该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人提着西瓜在水平路上走时会累,是因为人对西瓜做功了
D.袋装膨化食品在高原地区变鼓,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BC
A.用透明胶带可以把错误处揭去时,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使透明胶和纸紧紧地贴在一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住车,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人提着西瓜在水平路上行走时,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西瓜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人对西瓜没有做功,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将封闭包装的食品带到高原地区,高原上大气压强比较低,袋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所以袋装膨化食品在高原地区变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3.如图所示,探究“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比较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比较重物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不相同的是( )
A.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B.当电压一定时,我们可以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用功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功率大小
D.通过闻到花香感知微观分子运动
BC
势能的大小变化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比较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比较重物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
A.液体压强不能直接观察,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当电压一定时,我们可以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符合题意;
C.用功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功率大小,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
D.分子运动不容易直接感受到,通过闻到花香感知微观分子运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
14.同学们在体育活动及测试中涉及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举起杠铃静止后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标枪出手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标枪将会静止在空中
C.投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落地时的动能大于出手时的动能
D.打乒乓球时拉出“弧圈球”,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B
A.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人体上、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重与杠铃重之和,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标枪出手后到达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速度不为零,此时受到的外力若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知,标枪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的机械能守恒。球出手时具有一定速度和高度,球同时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而球落地时,高度为0,重力势能为0,此时球的重力势能全转化为动能,故落地时的动能大于出手时的动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打乒乓球时拉出“弧圈球”,是因为球向前运动时自身旋转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球的不同侧面空气流速不同,根据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可知,球在运动过程中侧面受到的压强不同,使得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5.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器材选用不合理或次要因素影响等使现象不明显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如图所示的课本实验中,采取措施合理的是( )
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用硬纸板替换小车,是为了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硬度大的海绵泡沫塑料
C.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乒乓球是因为它的质量小
D.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采用小车是因为轮子滚动摩擦力小
ACD
A.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为避免物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来实验,故A符合题意;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压痕深浅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用硬度小的海绵泡沫塑料,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向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周围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是利用了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易于改变的道理,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采用小车是因为轮子滚动的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贡献,许多物理量的单位都是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填写中文名称),千瓦时是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①.牛顿②.电功
[1]在物理学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千瓦时是电功的基本单位,符号是kW·h。
17.4月16日9时56分,神丹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我们观察到着陆的返回舱的表面有明显的灼烧痕迹,是因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通过___________方式增大了返回舱的内能,进而温度升高。返回舱在落回地面的过程中机械能是___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空间站沿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忽略质量变化),速度会减小,它的动能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做功②.不守恒③.减小
[1][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小,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返回舱的内能。
[3]空间站在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上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没有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它的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将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