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生活环境 >> 钓鱼的渔具分为哪几个部分,我们来认识下
原创
元飞聊钓鱼,图片
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钓鱼渔具分为五个大件。用一句话概括:鱼竿直鱼线细、鱼钩快、浮头白、坠石小而重。下面我们来一一认识下。
1、鱼竿
鱼竿有两种:竹竿、金属竿或玻璃钢竿。竹竿,用紫竹,斑竹,罗汉竹,小毛竹等自制,或到市场上购买。金属竿或玻璃钢竿,用合金钢、铝或玻璃钢、铝等制成,市场上有出售不论哪种鱼竿,都要具备直、轻、韧、长这样几个特点。直,才富有弹性,鱼上钓后不易断线折竿或撕破鱼嘴;轻,使用才方便,经常握在手中,不易疲劳,一般以半市斤左右为宜;韧,要有韧性,才不易折断;长,便于钓深水处和远处,一般以一丈二尺左右为宜。鱼竿又分手杆和车竿两种。手竽,用一副鱼线,一端拴在鱼竿梢上,端拴上鱼钩。手竿垂钓鲫鱼方便,利落,垂钓爱好者多数喜欢用手竽。
车竿,是在鱼竿的根部捏手处装上一个用木或金属制成的轮子。从轮子到鱼竿梢,自上而下紧竿身缚上一只小铁丝圈。线缠在轮子上,一头从小铁丝圈穿过,直达鱼竿梢。车竿,主要是用来钓大鲫鱼或其它大鱼的。手竿又分单节竿和多节竿。单节杆是一根竹子制成,使用方便,灵活,弹性比多节竿好,般垂钓爱好者都用单节竿。不足之处是城里钓鱼者携带不方便。多节竿是用两节以上,甚至八、九节竹子套接制成,弹性不如单节竿好,但城里钓鱼者携带方便。在无水草或水草少的水域,以钓软竿为好。因为鱼儿上钩后,软竽富有弹性,鱼在水里划来划去,起水较慢,感到手下沉沉的,别有一番滋昧。水草多的水域钓鱼,则竿要稍硬一些的,因为鱼吃上钩以后,立即就要起水,不然鱼儿逃窜缠住草蔓而脱钩跑掉。
2、鱼线
鱼线要细而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白色透明。鱼线以尼龙丝或尼龙线为好它就用不霉,比较挺直,不易结缠,在水里有透明性,鱼儿不易发现。钓鯽鱼的鱼线更宜细。细鱼线鱼儿不易发现,易钓;鱼线粗了,鱼儿容易发现,不敢吃,不易钓。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是;钓细鱼线得鱼多,钓粗鱼线则得鱼少。鱼线要钓多细才为宜呢?这要视其所钓的水域而定:风平浪静,水色清明,没有水草,经常有人垂钓的地方,半磅到一磅的鱼线为佳;微风吹动,水色浑浊,又有水草的地方,一磅半到两磅的鱼线为好。
鱼线的长度,也要看垂钓的季节、水域而定。般鱼线的长度,超过竿身的四、五寸为宜,鱼线超过竿身过长或不到竿身的一半,使用均不方便夏、冬两季在深水处垂钓,或在岸高的地方垂钓,鱼线可以长一些,以超过竿身两、三尺为宜;春、秋两季在浅水处垂钓,在水草边垂钓,鱼线超过竿身的四、五寸为好;如果是钓水草洞洞,鱼线则宜短,一般比竿身短二、三尺,这样鱼钩容易放进水草洞洞内,又利于钓到鱼时起水快,以免鱼儿被水草缠住而脱钩。鱼线发生了卷曲,要及时换掉。因鱼线卷曲:一则承拉力减弱;二则钓到鱼时易断;三则鱼吃钓食时浮头反应不灵,失去扯竿良机。鱼线打了疙瘩,要细心解开。不能解开的,要重新换上。因为打了疙瘩,会减少承拉力,钓到鱼时,易在疙瘩处断线。去垂钓前,应多装配几幅鱼线缠在线板上,以
便垂钓时鱼线出了问题,才好及时换上。
3、鱼钩
鱼钩要钢火好,有弹性而不易断;钩的弯度要适中;钩尖要锋利,快;倒刺要分明,适中。钩尖斜向外,易脱钩;钩尖向里弯,难扎进鱼嘴。鲫鱼钩宜小,吃钩率高;鱼钩大了,鱼吃不上钩。目前垂钓爱好者多用无锡钩,就具有以上特点鱼钩的类型很多,有长柄,短柄,有鼻眼砣、碓窝底、梳子背、侧背、椭圆底等。笔者多用长柄的“鼻眼砣”、“梳子背”,或“椭圆底”鱼钩。钩动物性特别是蚯蚓为钓食者,宜用长柄的鱼钩为好,便于穿蚯蚓;钩植物性者,用短柄的鱼钩为宜。
钓大鲫鱼者,用的鱼钩稍大一点的为好;钩小鯽鱼者,则用小一点的鱼钩为宜。鱼钩用久了,鱼尖受到磨损,失去锋芒,钓到鱼后,易在水中或空中脱钩,要重新换上。拴鱼钩很重要。拴得好,打“结”处不散头,越拉越紧;拴得不好,打“结”处,鱼线易散头,钩到的鱼儿也得不到手。正确的打“结”是: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鱼钩,鱼钩背向外,鱼钩端向内,鱼钩柄向前并露出鱼钩把。右手将鱼线放到左手捏鱼钩处,将鱼线弯成一个椭圆形的圈,将鱼线矩的一头在钩柄上向顺时针方向绕四、五圈,并穿入线圈、拉紫,再把长的一头鱼线拉紧一下,这样就打成了“结”。然后剪去短的一头鱼线,用火柴烧一下,以免鱼吃钓食时鱼线头刺痛鱼嘴而不愿吃了。
4、浮头
浮头,又叫浮标。浮头有两种:一种是单浮头;一种是多浮头,俗称“七星浮头”。单浮头用白鹅或白鸭、白鸡毛梗,将一端折卷,用一节空心毛梗或用一节通花或一块泡沫套上即成。“七星浮头”也是用白鹅、白鸭或白鸡毛梗剪成短颗,每颗三至四分,共七颗,彼此间相隔一寸。白鸡毛梗就用不变黄,比白鹅和白鸭毛梗好。穿毛梗时,用小针从毛梗中心穿过,但针鼻子不要穿过。因针鼻子大穿过毛梗孔则大,鱼线穿进浮头后较松,钓鱼时浮头自由在鱼线上移动,失去了标准,影响垂钓。应把小针抽出来,将鱼线用右手从小针穿过毛梗的孔中抽出。这样垂钓时,浮头就不会自由移动。钓时,以三至四个浮头浮在水面,三至四个浮头沉入水中为好。
5、坠石
坠石又叫坠子。坠石应以粗保险丝为最隹。因它较重,利水,目标小。先用锤子将它捶平,捶薄,然后剪成长方形,紧襄在鱼线上,再用锤子轻轻捶几下,以免坠石在钓鱼时在鱼线上移动。无粗保险丝的,也可以用牙膏皮、锡片代替,但不如保险丝好坠石不宜太轻,也不宜太重。太轻了,鱼钩落不到水底;太重了,鱼吃上钩浮头反应不灵。理想的轻重是:鱼钩穿上钓食后,能刚落到水底,浮头有三、四个浮在水面,有三、四个浮头沉入水中为好。坠石与鱼钩的距离不宜太长。太长了,鱼吃钩食的浮头反应不灵敏。正确的距离是:坠石离鱼钩的距离五分至六分为好。这样的距离鱼吃上钩食后一抬头或浮起,则沉入水中那三、四个浮头就徐徐往上冒,一扯竿,就钩住了鱼的上腭。有的鯽鱼吃上钩后不抬头或不浮起,而是衔着钓食拖起就走,浮在水面上的那三、四个浮头则徐徐往水中沉,一批竿,也可得鱼。坠石不宜大,大了目标太大,下竿时,易把水弄响,往往要把鱼儿吓跑。
好了,是不是发现原来钓鱼的渔具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文中有什么不对欢迎钓友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