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西塞山泊渔家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23/3/21 1:02: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注释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至年间,卒于公元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纶巾:指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语出《晋书.谢安传》等。

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蓑:蓑衣,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

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据《晋书·张翰传》载,齐王冏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椽,在洛阳。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人常用“莼羹鲈脍”为辞官归乡的典收。

翻译:

渔人银发丝丝,头戴白色纶巾,静静倚坐在枫树下的岩石上垂钓。

中年妇女前住长满桑树的村子挑选桑叶去了,家中的小儿在沙市中购买蓑衣归来。

大雨来临之前,莼菜长得正茂盛,叶子挨着船儿分外顺滑,春天过后,鲈鱼长得正肥美,把钓鱼钩几乎都要坠下。

可惜我在这美丽的西塞山前,却终日作客他乡,只好隔着粼翷波光,恋恋不舍地羡慕这渔家幸福的生活。

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一首渔家乐。宁静祥和的小渔村,人人自得其乐,辛勤劳作。春雨过后,莼菜青翠如滴,鲈鱼正肥,味道一定鲜美无比。与其在仕途上奔波劳碌,不如闲居此地,做一个悠闲淡泊的垂钓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诗歌一、二句摹写渔家头戴纶巾,银发丝丝,静静倚坐在树下垂钓,这是渔人日常  

B.诗歌三、四句介绍渔家生活,男女各有其事,“挑叶去”和“买蓑归”对仗工整。  

C.诗歌五、六句写西塞山风物,这里莼菜可采,鱼儿肥美,渔家生活幸福滋润。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对渔人的生活充满羡慕。

D

“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说法错误终日客”指诗人自己长年客居他乡。

15.这首诗融描写、叙事和情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这首诗记叙了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垂钓、采桑叶、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②这首诗还描写了雨天河面船儿穿梭和莼菜漂浮的情景,以及春天鲈鱼肥;③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对渔家这样平淡却丰富幸福的生活饱含艳羡之情以及自己旅居漂泊的孤独之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