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生活环境 >> 有烟火气的冬日香肠,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欧阳修说:腊月年光如激浪。腊月一到,年就不远了;腊味一吃,年味就有了。转眼间,明天就是农历小年。不管你离家多远,那根看不见摸不着的亲情丝线,总会因为年的到来,将你和故乡、亲人紧密连接在一起。
可能您正在与家人准备着年货?也许您还奔波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您这个春节要独自留守在这个城市.
我国的许多城市,一到这个时候,阳台上、院子里,红彤彤的,挂满了香肠。微风一吹,整条街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这便是乡亲们一年的所有底气。
中国人杀猪做腊味,本就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提前储备耐放又好吃的肉食。一份腊味承载了对来年的祝福和希冀。
记得前些天下班后的晚上,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刷着微博,“叮”的一声提示有消息送达,打开看到是妈妈发来的一段语音:
家里已经开始灌香肠了,今年早一点弄,你第一年在外面工作,弄好了之后给你寄一点过来,你要精肉多一点的还是肥肉多一点的?今年多做一点,给外婆家也送上一些,出门在外不要省钱,想吃什么就给自己买什么。
听完语音后,脑海中浮现家中妈妈灌的香肠,加上辣椒和大蒜炒出后的诱人香味和色泽,咽了咽嘴中不知何时分泌出来的唾液。心中开始数着日子期待快递的到来。
一根香肠达成对美食的共识
想起在外读大学的时候,年后行李箱中总会塞上那么几根香肠,带到寝室中,当掏出香肠的那一刻,大家虎视眈眈的目光瞬间集中在香肠上,自己简直就是寝室中的焦点。
然后偷偷拿出藏在床底下或是柜子中的电饭煲,将米淘洗干净后,按下蒸煮键,将已经切好的香肠放入电饭煲中,再加入土豆粒,胡萝卜粒,火腿肠粒,盖上盖子,接着赶紧开始调制自己的独家酱料(在小碗中放入酱油、盐、鸡精、几滴陈醋、舀上一勺香菇酱)
在饭快要煮熟的时候,均匀的倒入后将锅盖继续盖住,等待煮饭键跳起后等待十分钟,寝室四个人在寝室中踱步,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应该差不多了吧!”“好香啊,要不把寝室门关了吧,不要把隔壁寝室的吸引过来了。”“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啊,我都馋死了。”
漫长又焦急的等待后,打开盖子,寝室中的香味达到巅峰,紧接着一拥而上开始抢肉,“这块香肠是我的”“你碗里都那么多了,多留几块给我啊”...寝室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大家生活习惯不同,地方方言五花八门,但对美食的认同感,却高度的一致。
吃香肠,吃的是个意头
在令人缩颈拢袖的寒冬里,一碟刚蒸出锅的香肠,配上一碗平常的白米饭,最能给人慰籍。
将香肠轻轻咬下,极薄的肠衣在牙关处爽利弹开,上面汪着的油顿时流淌出来,横截面上可以分明地辨认出瘦肉的纤维与肥肉的脂肪。冬日里寡淡的口腔顿时感到充盈,每一颗味蕾都被滋润着。
滋味好是一方面,当然更重要的是取它的好意头:鼓囊囊油光发亮的香肠,象征着丰裕富足的生活,“肠”字与“长”、“常”同音,香气绵长、富贵悠长、好运常在,这都是新年将至时最美好的祝愿。
四川香肠,天下第一
香肠的类型有很多,主要分为川味香肠和广味香肠。川味以麻辣为主,广味以甜味为主,除了用料成分略有不同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也体现了不同地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给予了美食不同的特色。
在四川,每年临近春节自家制作的香肠都是过年餐桌上的标配。条件艰苦的时候,临近年关的时候会制作香肠,用以慰藉平时很少接触荤腥的肚子。
现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这个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每到年底,走在四川的居民区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的窗前,都是悬挂着成串的香肠。因为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香肠永远是餐桌上的主角。
“坝坝席”是四川地区农村特有的传统民俗盛宴,每逢过年都会摆席位,香肠都是席中不可缺少的主菜。就算有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抢不走两盘香肠腊肉的重要地位。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餐桌上随处可见,想念的亲人随时可以视频聊天,想要买的新衣服电商直接下单。
很多人觉得年味淡了,对过年的期待感与喜悦感越来越少。但是,食物的制作可以唤起过年的仪式感,亲自参与了年味美食的制作,这份对春节的期盼之心,才会重新雀跃。
地道的四川香肠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往年在家时,总会陪着妈妈或者外婆灌香肠。灌香肠时,肠衣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的是猪小肠或者羊小肠,用流动的水冲洗多次,并往肠衣中灌水,将内部洗净的同时也可检查是否有漏洞。
肉选用七分瘦三分肥的猪前腿,这样肥瘦相间,口感不会腻也不会太柴,并将其切成小丁;放入一定量的糖、盐、五香料、料酒、味精和白酒,充分搅拌,让调料充分包裹住肉,静静放置腌制3小时或更长时间等待入味。
香肠腌好久可以灌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器具,将一个干净的矿泉水瓶剪取瓶口至瓶身的三分之一,形成一个简易的小漏斗,然后将肠衣套紧在瓶口处,另一头用小棉线系一个死扣,把肉从瓶口灌入,一边塞,一边慢慢捋下肠衣。
自己最喜欢做的就是这个步骤了,往下捋的时候感受手下滑溜溜的触感,想象着这么伟大的美食制作过程自己也出了一份力,手中就更加卖力起来。(这一步要小心不要弄破肠衣),将肠衣基本灌满后检查一遍,在没有塞满或者有空气的地方,用针扎几个小眼,以免“紧肉”的时候弄破肠衣。
然后把肉慢慢往前推,让里面的肉紧实的塞着,到一定程度,捏出一个节,并用绳子扎紧,重复动作,一直到把香肠的最后一端扎紧。
四川人腌制香肠,有着一个独门秘器:柏树枝。腌制好的香肠都用山里的柏树枝熏过,带着一种植物的独特的香气,这样熏出来的香肠不仅更美味,保存的时间也更长。
熏好的香肠收在冰箱冷冻,吃时取出一节进行烹饪,简单方便。家中事情繁多没时间做菜时,就简单将香肠入锅蒸熟后切片装盘后,就是一道菜。
蒸香肠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香肠的原汁原味,薄薄的香肠,肥瘦相间,咀嚼起来既不会太柴也不会太腻,那味道...巴适...同身边陪伴的亲人一起,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简单中带着令人满足的幸福感。
家宴的一道团圆美味
谁都经不住,这肉的诱惑。
一打开,肉香混合着果木浓香,扑鼻而来,恰到好处的烟火气,不禁两颊生津。切薄片蒸熟,肉皮黄亮,瘦肉红艳似火,肥肉晶透如琥珀,一口一片刚刚好。咀嚼,浓郁的油汁爆出,满是肉的甘香。咽下,唇齿间回味出一丝鲜甜。
这些美味的香肠,皮薄润香、扎实有料,可以填饱你的胃,同时也能满足你的灵魂。那浓郁美艳的肥瘦混合,至今仍在大脑的核心记忆区里闪闪发亮。
香肠每到一处,都会根据当地的物候、风土、风俗演变为本土的传统,填塞料和口味表明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的差异,代表了家的习惯,这决定了每个人生命中特别的部分,定义了你的灵魂。
一碗香肠,有阳光的味道,山的味道,火的味道,也有着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腊味,把漫长的光阴岁月中,人对故乡、亲情、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都混合在了一起,一口吃下去,几乎难以分清哪一块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对每一个离家在外的四川人来说,一口香肠就是在思念家乡时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的确,不管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小饭馆还是高级的餐厅,都可以尝到一盘热气腾腾的香肠,它可能香气袭人,可能摆放精美,但你夹起它,放入口中品尝后,还是少了那么一份家乡的熟悉味道。那味道像是一根透明而又坚韧的线,一头绑着家乡,另一头,栓在你的心上。
小年来临之际,还有什么比吃一根香肠,更能慰藉游子的心吗?腊味吃了,年味才足了!
-END-
#邀你互动#
拉到最后留言,开始吧!
人情味才是真年味!今年,你回来过年吗?
......
文字为小嘴原创,欢迎推荐、投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