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生活环境 >> 半杯水思维真的就那么好吗河北大学红
半杯水
思维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们有时无法保证:将难捱的事情向周围人倾诉后,自己情绪一定得到释放和宣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会疗伤。
想必大家都听过半杯水的故事吧,乐观积极的人着眼半杯水,会觉得水幸好有半满;而悲观消极的人会聚焦杯中水有半空,心中抱怨水竟然只有半满。
如此劝世的比喻,我们都已经听得耳朵生茧,但这种思维真的奏效吗?
倘若一个人失恋了,运用”半杯水思维”会庆幸自己还有很多的机会,结识更好的伴侣;
倘若一个人被炒了鱿鱼,运用”半杯水思维”会宽慰自己还有其他的择业机会,找到更好的赚钱渠道;
倘若一个人考试落榜,运用”半杯水思维”会释怀自己的失误,渐渐地适应了这种低于你理想的生活。
这种思考方式并无错误,只要还有希望就放大它去掩盖或粉碎失落的悲痛。
但如果运用不当、剑走偏锋,则会弄巧成拙。
一味地乐观,便成了旁人眼里的“缺心眼”,现实版的“阿Q先生”:
一个人失恋了,不反思自己的失当举止而幻想着下一任的到来;
一个人失业了,不反思自己的能力欠缺而巴望着下一份工作的降临;
一个人落榜了,不反思自己的细节落败而奢望着下一次成绩的出众。
如此侥幸的心理让我们停留在半杯水里,不思进取,好比活在温水里的青蛙,并未感知到升温至丧命的危险,并不清楚地把握到形势在动态的变化。
那我们面对诸如此类现实问题时,应该如何得当地运用“半杯水思维”来宽慰并激励自己成了我们很务实的必修课。
我们既不能否定”半杯水思维”的利处,也不能放纵其思维惯性,自甘堕落、丧失斗志。
半杯水,为什么要半杯呢?
换个小一点的容器,不就可以一杯满水了吗?
这样,我们会更加乐观地、从容地面对各种困厄与现实的无奈,等于把半杯水间接地升华了,我们学会了适当降低度量压力标准,心理也得到了应有的慰藉。
不过等到那时,或许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杯满则溢,我们开始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变得踌躇满志,甚至再次适应了饱经“鄙夷”的生活状态……
所以,不如一步到位,尝试把半杯水倾倒出去,得个空杯。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零筹划,在空杯里重新注满的便是冷静反省出的福气。
失恋了,没关系,反思彼此的个性,收拾自己的心态,继续爱己爱人;
失业了,不要紧,整理工作经验,梳理职场之道,继续兢兢业业;
落榜了,无所谓,审视学习方法,打扫负面情绪,继续奋发进取。
常话说“自助者天助”,其实,这倒像是个隐性的公式,即“X者天X”——“X”为自定义,例如“自救者天救”。
因此,空杯的思维也蛮适用,与“半杯水思维”相辅相成。
不知道你的概念里是否已经把“半杯水理论”作为一种惯性思维来麻痹自己,如果正是这样,快醒过来。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突破虚幻的“舒适地带”,踏向充满光明的未来。
希望小编的观点可以对大家今后的处事方式有少许启发。
文案、排版:阿劼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