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1976年,扬州男子18块卖掉祖传梅瓶,

发布时间:2023/1/17 10:45:31   

年,江苏扬州,一男子抱着一个蓝色瓷瓶,急匆匆地走进了扬州文物商店,问道:“多少钱能收?”工作人员一看,说:“16块。”男子觉得太低了,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8元成交。万万没想到,几年后,竟有人出价40亿购买这件瓷瓶。

01.祖传瓷瓶

朱立恒祖上几代,皆在朝廷为官。这个瓷瓶,据说是祖上从宫里得的赏赐,一直视若珍宝,小心珍藏。细数下来,传到朱立恒这辈,已经是第六代了。

朱立恒的母亲非常重视这只瓷瓶,平时极少拿出来示人,只在每年三十晚上,才会将瓷瓶拿出来擦拭,瞻仰一番又匆匆收封。

年,朱家几近断粮,可即便如此,当有人提出以18石米交换这只瓷瓶,朱立恒的母亲仍断然拒绝。

后来,社会动荡,朱立恒母亲为了保护瓷瓶,特意用墨汁将瓷瓶涂黑,藏于床板下面,才使得瓷瓶保存下来。

年,朱立恒的妻子怀有身孕,却苦于家境贫寒,只能顾个温饱,营养得不到补充,以致虚弱不堪。朱立恒看着瘦弱的妻子,心中凄苦,于是找到母亲,说要拿瓷瓶卖了换点钱,给妻子买点好吃的。

朱立恒的母亲闻言,思虑良久,最终轻叹一声:“再等等看吧,我不能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

朱立恒也拿不定主意,闻言只能无奈点头。

不久后,由于附近城市发生了地震,当地也随着开展防震抗震准备工作,通知各家各户都把家里原有的坛坛罐罐搬到防震棚里。

朱立恒觉得把瓷瓶搬到防震棚里,未必安全,思前想后,为了妻子,也为了瓷瓶的安全,他抱着瓷瓶,直奔扬州文物商店。

02.卖了18元

急匆匆地走进了扬州文物商店,朱立恒不安地问道:“多少钱能收?”

工作人员接过瓷瓶瞧了瞧,觉得是个老物件,便开出了16元的价格。

朱立恒为人老实,不擅长讨价还价,不好意思地说:“再加点吧,这是祖传的瓷瓶。”

工作人员眯了眯眼,又仔细打量起来。瓷瓶开口颇小,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底呈圈足。瓷瓶整体呈深蓝的釉色,光可鉴人,瓶腹还盘旋着一条白色巨龙,看起来既精美又大气。

半晌,工作人员开口道:“应该是雍正时期的,18块,不能再多了。”

在当时,18块钱可以顶得上朱立恒一个月的工资了,他不再犹豫,同意售卖。就这样,朱立恒攥着18块钱,步履轻盈地走出商店,一路上,连空气都仿佛清新了几分。

可当他刚到家,迎来的却是母亲的狂风暴雨,朱立恒连忙将18块钱交给了母亲,并说明自己为何拿去售卖。

母亲见事已至此,唯有一声长叹。好在,有了这笔钱,朱家倒也解了燃眉之急,朱立恒的妻子,因进食了鱼肉,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

而这个瓷瓶,虽然结束了在朱家的岁月,但却打开了另一部传奇。

0.瓷瓶为元代梅瓶

起初,由于工作人员判断此瓶为清代瓷器,这个18元收来的瓷瓶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被摆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直到年,上海一个叫沈胜利的文物爱好者来扬州考察,当他走进扬州文物商店,老远就被这只蓝幽幽的瓷瓶吸引。

沈胜利凑近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暗想:扬州文物商店的底蕴竟如此之厚,这么好的“梅瓶”,居然摆在角落!

梅瓶出现于宋代,初名经瓶。到了民国时期,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提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自此,这类瓶口之小,仅能插一枝暗香浮动的梅花的瓷瓶,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梅瓶。

听闻此梅瓶被定为清代瓷器,沈胜利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这件梅瓶比例协调,相比清朝肥矮丰硕的梅瓶更为美观;另一方面,梅瓶上的巨龙鼻似如意,长髯飘扬,五爪翻飞,体态威武,更具有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

得知此梅瓶可能是元代珍品,文物商店不敢大意,连忙邀请了诸多古陶瓷专家前来鉴赏,可迟迟没人下定论。

年,扬州文物商店将这个梅瓶送到了北京展览,一经亮相,马上就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