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天敌 >> 抬头还能见游鱼来郑州石佛艺术公社瞧瞧
河南商报记者张晶晶/文邓万里/图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进入11月的郑州就是此番景象。
趁现在天气不算太冷,不如约上二三好友,逛逛画展、看看雕塑,与现代艺术来一场邂逅,让浮躁的心沉静几分。比如,去趟石佛艺术公社。
沿着科学大道往西,过西三环大约米,就能看到色彩热烈奔放、极具文化气息的石佛艺术公社
石佛村曾住着近名画家、雕塑家、陶艺家、摄影师以及音乐家
沿着科学大道往西,过西三环大约米,一座色彩热烈奔放、极具文化气息的艺术园区映入眼帘。这里便是石佛艺术公社。
说起石佛村,老郑州人肯定不会陌生。这个号称郑州“最具艺术气质的村庄”,曾经居住着近名画家、雕塑家、陶艺家、摄影师以及音乐家。
顺着西侧的小路进入园区,几座独栋小楼还未完工,门口绿植生机勃勃,有不少艺术雕塑坐落在草坪上
6年,画家黄国瑞从纽约回到故乡石佛村成立“石佛村号”画室,从那开始,石佛村逐渐成为中原本土草根艺术家的主要聚集地。他们租下村民的顶楼,自行建造彩钢房。随着一栋栋红色房顶的房子建起来,石佛村成了艺术家们的心灵栖息之所。在这一方天地,他们挥动诗意的画笔,耕耘多年。8年积淀后,石佛迈向城镇化改造道路。于是,石佛艺术公社应运而生。
摆脱了荒草丛生和村落面貌的石佛,如今成为什么样的现代艺术基地?时尚、安静而有力量,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下车后,园区外侧几栋高楼的外立面上,高明度的红黄蓝色块极富视觉冲击力,强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顺着建筑西侧的小路进入园区,几座独栋小楼还未完工,门口绿植生机勃勃,有不少艺术雕塑坐落在草坪上。
石佛艺术公社的大楼,颜色非常明亮
石佛村淡去,新的石佛艺术公社正在崛起
在石佛艺术公社的画廊里,视角不自觉上移——6米层高的空间感、白色为主的色调、房顶的工业风设计……墙上的画成为一片“白茫茫”空间内克制的点缀,安静而严肃。
从画廊的电梯上到二楼,竟看到一群小鱼“游”在半空中。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鱼是泥塑的,用细线系在空中,共条,是由名石佛艺术家捏制而成,上面刻了他们的名字。
这些小鱼是泥塑的,用细线系在空中,共条,是由名石佛艺术家捏制而成,上面刻了他们的名字
这里悬挂着几幅巨大的郑州的区域地图,地图上,二七塔等地标清晰可见。据说,画廊主人画出地图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带着画找到画上每个建筑所在地,邀请该建筑中的工作人员或市民,在画上为该建筑或道路署名。
站在二楼向上看,房顶上竟也有几条游鱼在徜徉。这栋建筑的楼顶是一处天台花园,花园的主人在楼顶设计出透明鱼缸,这样一来,从屋内便可看到蓝天白云、游鱼戏水,无比惬意。
在石佛艺术公社的二楼,是一个特别设计的鱼缸,人们抬头便可看到“蓝天白云、游鱼戏水“
石佛艺术公社是河南第一个艺术基地。石佛没有诞生前,河南文艺以乡土为主,石佛出现后,河南文艺正在往时尚、国际化的道路前进,逐渐脱离草根。
石佛艺术公社创始人黄国瑞告诉我们,这个园区总建筑面积17万㎡,未来将集纳美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时尚文化沙龙及主题餐厅、艺术酒吧等业态。
不久后,这所艺术家的心灵栖息地将重新焕发光彩。
在郑州,艺术文化正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旧的石佛村淡去了,逐渐成为人们心中一段斑驳的历史记忆。新的石佛艺术公社正在崛起,仿佛一个将士久经沙场后,激昂归来。黄国瑞说,相信不久的将来,石佛的艺术家们将发展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艺术流派。
我们期待着。
(河南商报见习编辑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