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天敌 >> 人为刀俎我为鱼,你可能会遇到的中介陷阱
有过二手房购买经历的人,都会对这个过程感到头疼,那么头疼在哪呢?一方面要不断的选房子、看房子,频繁的做对比,另一方面还要跟中介机构斗智斗勇;为什么呢?因为中介机构是要拿佣金的,一套万的房子按房屋总价1.5-3%来收取佣金,那就是3-6万块真金白银。而面对这么大的利益驱动,他们为了能快速卖、高价卖也是使尽了套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房产中介都有哪些套路?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常见的套路:
第1种:在网上挂价格低、图片美的虚假房源
在网上挂上小户型出售,总价非常低,很多人觉得性价比合适,就总会来咨询或打电话过,但是当你打电话过来问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你,你想买个小户型已经卖掉了,但是有其他类似的或者面积更大的房源。最后你就被忽悠去看房啦,只要你能来看房,那么中介后面有一大堆的销售策略等着你,急于成交变现是他们的核心目的,不要相信中介平台的情怀广告。
买完之后你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原本想买个两居室,莫名其妙改成了三居室,而且价格也超出了预期,这就是中介为了多赚钱常用的一个套路。
第2种:心理落差抬价,业内的BAC法则
什么是BAC法则呢?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中介已确定想把A房子卖给你,但他不会直接带你去看A房子,而是先带你去看很一般的B房子,然后带你去看符合的A房子,为了提高你的心理落差,再带你去看很差的C房子;而且B\C房子的不仅不符合你的要求,价格还高。往高了虚报B/C房子,就给你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最后再加上一些销售话术“市场就是这样子的、现在行情高,价格都还在涨、上次卖掉一个比C还差价格还高的房子…等等等等”最后你可能就直接就订了A房子,顺利的进入了中介的圈套。
所以,在看房以前一定要对购买区域的行情均价做一个了解,换不同的中介多看几次房子,再做综合判断。
第3种:托
中介在带你看房的时候也会叫一些同行来假装看房,营造出一种这个房子非常抢手的假象。很多朋友心里一慌就草率的签了合同,房子都没了解清楚吃了大亏。买过二手房的朋友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或者产生共鸣了?
下面我给大家贡献几个方法。首先买房之前要先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目前的市场状况,房源所处区域的周边均价范围,老破小什么价?周边新房什么价?然后想一想自己想买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想花多少钱,看房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然很容易被中介牵着鼻子走。多提问题,优缺点都问,从中介的回答和表情来判断这个中介的职业操守和房源情况。
其次要找一个有网签资质(文末看查看备注)的中介,最好让买过房的朋友推荐一下靠谱的,或者找正规的、大的中介机构。第1次见面的时候直接问他们有没有网签资质?有没有合作的银行可以搞定贷款?中介费能不能分期能打几折?该问的都问了,这样还显得咱们比较专业,不好糊弄。如果对方回答的遮遮掩掩或者吱吱呜呜,那就可以考虑换一家了。
别什么事儿都写在脸上,所有销售对付这个都是长项;在没有定下一定要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跟中介签任何东西,有些中介为了防止你看完房子换中介,会让你签一个看房确认书。证明这房子是他带你看的,如果后续你通过别人买的这套房子,最后可能要付两份佣金;有一些中介更坑,会直接给你一个空白的看房确认书,如果你签了就有找你要中介费的可能了。
备注:什么是网签资质
在房地产领域网签就是交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到房地产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并公布在网上。然后会给个网签号,用户可以通过网签号在网上进行查询。网签是为了让房地产交易更加透明化,防止一房多卖,签合同后可以撤销。一般的网签程序是:交易双方当事人根据网上公示的商品房定金协议或买卖合同文本协商拟定相关条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网上签约系统,打印经双方确认的协议或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在电子楼盘表上注明该商品房已被预订或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