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张若虚孤篇压倒绝盛唐,一曲文风诵万家

发布时间:2023/5/26 9:54:42   
北京皮肤病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10764697.html

诗话今说:早春时节,潮水如海水涌起,水天一线,明月好像与潮水约定好一般升起。月撒江中,水光潋滟,一泻千里,什么地方的春天会没有明月呢?江水蜿蜒曲折,绕过芳草茂盛的原野,月光照进水中,露水折射月光白色的光辉。月光如同流动的霜气,令人察觉不到其飞舞的身影,皎洁的光芒让小洲上的白沙好似都隐匿了。水天一色,没有尘埃,孤独的月亮悬挂天边,光芒皎洁。什么人最初在江边注意到明月的?江边的月光又是在何时最初找到人们身上的?人类世世代代。没有穷尽,江边的月光看起来年年都一样。就是不知道江中月亮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飞泻不停,送走流水。

游子如白云般悠悠飘然在外,青枫浦上是谁的亲人禁受不住别绪离情?谁家今夜要远行,又能在何处的明月楼上凭寄相思?可怜楼上的皎洁月光徘徊不去,月光啊,你应该照亮离人梳妆的镜台。屋门外的珠帘阻挡不住月光,而月光拂过捣衣砧又回来了。这个时候我们都在望月,但却听不到另一个人的声音,愿意化身月光,跟随江水流淌,照亮你身旁。大雁远行到不了你身边,鱼儿戏水,翻腾起阵阵涟漪。昨夜梦到花落闲潭,可惜的是现在春天已过半你却还未归家。江水冲刷春天,春天将要走到尽头,江潭上的月亮将要从西方落下。月影斜斜,遮挡海上雾气,碣石与潇湘路途相距遥远。不知道和月亮一起归来的有几人,月影斑驳,一腔真情缀满江边树影。

特色鉴赏:本诗可分为两层,前十句为第一层,描绘了宏大的明月江景,后文为第二层,抒发了亲人与游子的思念。由于篇幅较长,特选几个片段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美景是何人这么荣幸得以最初见到?这是诗人的发问,是诗人的思考。人类一代一代地传承,“代代”“年年”则构成对仗,显示了时间的亘古长远。明月,人生,诗歌蕴含哲理,或许就是这样吧。

诗歌最后八句是虚写,以诗人的梦境为依托,将“落花”“春”“江水”“明月”四个意象融于一炉,诉说着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总结全篇,诗人疑惑满满,心中情绪激荡,思念之情宣泄而下,实为点睛之笔。

诗歌知识:(1)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2)汀(tīng):沙滩。

(3)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4)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5)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诗人采风:张若虚,生活在盛唐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除本诗外,另有一首诗《代答闺梦还》传世。后人评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