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喀斯特溶洞的召唤穿越地下河

发布时间:2022/7/11 20:20:07   
白癜风专家坐诊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20/5777894.html

西津小山楼/第期

家乡贵州(五)喀斯特溶洞的召唤——穿越地下河

作者/丁丁主播/丫丫

随着探洞技术日趋熟练,我们准备提升自己的探洞级别,来一次穿越。穿越就是从一个洞口进入,从另外一个洞口出来,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地下行走没有方向如果迷路可能永远走不出来,也有可能掉入地下河或跌入深渊,或对前途的恐惧导致无终而返。莫老五是老蒲场的仡佬族,在他家后面有一个滴水洞,据闻可通到山后的羊肠坝,他阿爸和爸爹们曾经走过。一大早我们带了些香肠腊肉就出发了,近晌午才到莫老五家,他将我们带来的香肠腊肉全部放入甑子①中和米饭一起蒸,给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午饭后我们开始整理探洞的装备,先是干粮,据说穿越滴水洞到羊肠坝要走一天一夜,食物要充足,剩下的米饭都用竹筒装好,还准备了几块泡粑一些折耳根。我们带了两只可装四节电池的大手电,另外备了两组备用电池,还有蜡烛、油毛毡、火柴等零星物什。莫老五看了我们的装备,他又带了两把桐油火把和一捆五六丈长的绳索,他还在小背篓装了些柴火和干草,说是晚上生火睡觉用的,看起来比我们带的防潮的油布要舒服。

滴水洞名不虚传,泉水从六米高的洞顶渗出,滴在地面的石钟乳水坑中,经过喇叭状的洞口放大回音共鸣,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空灵。莫老五用砍刀在草笼笼②中砍出一条路来,深吸一口阳光下的清新空气,我们四人鱼贯而入,入口是较为平坦的向下斜坡,越往里走脚下的碎石越多,时不时有些大石块需要我们攀爬越过。

随着道路坎坷,我们不再说说笑笑都专心注意脚下,踏着碎石小心前行。莫老五经常向前面扔石块,“当…当…当……”,沉寂的山洞听见了探路人的问候。刚进洞时洞口是六米高四米宽的梯形,后来变成三米高六米宽的扁梯形,又变成不到两米高的扁三角形,到后面就没有什么规则了,有时要猫着腰爬过去,有时要侧身挤过去。特别是有几段要匍匐在地上爬过去,如果不是莫老五在前面带路,我们几乎都认为到头无路可走了。

“咚……咚……”突然莫老五投出的石头发出落水声,莫老五说快到地下河了,大家一阵兴奋不觉加快了脚步,啪、啪……猴头和我接连滑倒摔了大屁墩儿,这才注意到脚下已不再是碎石而是平缓潮湿的石钟乳,于是又变得小心翼翼。摸索前行一会儿豁然开阔,“地下河,地下河!”猴头叫起来,潺潺流水相闻涓涓溪流隐约可见,感觉有热气拂面而来。这里像一个漏斗,泉水从四周大大小小的洞口或石缝中流出、渗出汇入潭中,洞顶上也有水渗出滴下,底部是五六尺见方的水潭。我们都向水潭奔过去,莫老五叫住了我们,他说地上湿滑水潭水很冷很深,如果跌入潭中有危险。另外,这里有几个分支山洞,需要在进来的洞口做标记,万一迷路了还能折回来找到回去的洞口。他这样一说我们都安静了下来,看着他仔细做好标记,据说有水潭的洞腔因为水位的变化,洞腔的形状也会不同,如果没有标记必然会迷路。

莫老五做好了标记,点着了桐油火把四下仔细寻找,我们则卸下装备各自查探,或在石壁上刻名字,或敲击石壁观察断面,或在水潭中搜寻。潭水很清澈也很冷,用手电去照水面是翡翠般的绿色清澈见底,投石下去不知所终,我们将一块石头绑在绳子上,放入水中沉到七八米方止,如不是水太凉真想潜下去一探究竟。莫老五说,这水一直流到我们来时路过的凉水溪,以前有人放了几只鸭子后来在凉水溪找到了。

我们在水潭里发现一种透明的小鱼,好漂亮的鱼,通体透明骨骼和内脏清晰可见,莫老五说这是“胖头鱼”,后来查资料知道这种喀斯特溶洞中透明的鱼叫做红点齿蟾(OreolalaxrhodostigmatusHuandFei)是濒危物种。我们在玩水的时候,莫老五已找到了出口,他指引我们看一处洞口刻着仡佬标记,这个洞口位于漏斗上沿约两人宽,有一股泉水从这里流出。

从进洞到现在已走了四五个小时,大家都想在这里歇歇甚至吃晚饭,莫老五说前面有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山里的山洪说来就来如果涨水这里是无法脱身的。后面一段路程要淌水也许还要潜水,莫老五让我们用油纸把电池火柴包好,把装备绑在肩上固定好,再用绳子系在腰带上把大家串在一起,防止有人跌入水中被冲走。

收拾妥当又相互检查一遍确定准备好了,趟着溪水钻进狭小的山洞,水越来越深,漫过小腿、漫过大腿,一直漫到齐腰深。山洞越来越矮,很快就抬不起头来了,大伙儿弓着腰举着手电、火把。再往前水就要漫过胸口了,我们将火把灭了,前后两个人打手电,中间两个人举着装备,各用一只手划水开始踩水游泳前行。洞顶越来越低,几乎要贴着头皮,我们问莫老五前面要潜水吗?莫老五说如果水位高只能潜水过去,大家又是一阵沉默,默默地向前游着,时不时踩到河底的石头走几步。逐渐水位减退了,洞顶也随之升高,终于洞里变宽敞了,大家纷纷上岸,大家准备脱下衣裤拧干,莫老五说再坚持一会儿到天井再休息。这样只能简单收拾一下,沿着河岸继续前行,溶洞是倒梯形上宽下窄,底部是一条小溪,洞顶平滑有些很小的石钟乳,河岸较为平缓但是比较湿滑每一步都得小心。

又走了约莫一刻钟,突然有了光线!这里是大概三间屋大小的洞腔,顶上有个五尺见方的竖井,泉水从上方落下形成细细长长的山涧,从井口望出去是遥远的星空,井底之蛙大抵如此了。这就是莫老五承诺我们的条件很好的宿营地,总算走到了,卸下一身疲惫拣了片干净地儿扎营生火做饭。不一会儿米饭的清香就弥漫开了,其间还有烤衣服烘鞋子的臭味,破开竹筒才发现忘了带筷子,大家对视一笑各自手抓。我问莫老五,晚上睡这里如果山洪来了涨水怎么办?他指了指竖井,只要抓住不被水冲走就有空气,如果水一直涨就从上面游出去,为了让我们放心,他爬到三米高的地方将绳子固定好,说万一涨水抓住绳子不被水冲进山洞就没事儿。背来的干草大部分都已经湿透了,正发愁没有床垫了,莫老五在高处的石缝中拽出好多干草,加上我们带来的油布和没有湿透的干草,足够铺出容下四个人的床垫。我们将火堆挪了个地儿,把床垫铺在刚才烤热的石板上,躺下暖暖的很是舒服,莫老五居然还带着艾草,放在火堆里散发出迷幻的香味。不知道是累了,还是艾香安神,没聊几句就睡过去了。

夜里或是被冻醒或是被小伙伴挤醒,泉水滴在水潭里叮咚……叮咚……,滴在石灰岩上啪嗒……啪嗒……。有一两颗火星子从微弱的火堆中飘出,与竖井泻下的星光混在一起,缠绕在细细长长的山泉上。一颗两颗若有若无,当你盯着看她时她悄然飘走了隐秘了,不看却又瞥见她泛起淡黄光泽轻盈亮丽。不经意飘过来了,不经意隐过去了,没想揉揉眼睛去看清楚,这不是什么梦境幻觉,只是觉得身体有些飘,轻轻飘起从竖井中飘出,飘在浩瀚的夜空中,飘着飘着又睡过去了。

清晨烤泡粑的甜香、烤香肠的浓香、煮油茶的清香,小伙伴们嘁嘁喳喳收拾行李的声音,都弥漫在洒落的晨曦中。这晨曦从竖井洒下像是一把大手电照过来,那束光不算明亮,在冰冷暗黑的山洞中却是出奇的温暖,暖出了淡淡的黄。我早就醒了,赖着躺着等小伙伴们将一切都收拾妥当,等莫老五将泡粑烤到外焦内软,等着香肠烤出淡淡的油脂,等着油茶煮出春天的清香,等着竖井投下的光柱将我抱住,然后慢慢升起升起飞出这个幽黑的山洞。

出发前,莫老五将没有用完的干草和柴火都塞在较高的洞壁石缝中,他说是留给后来人的。告别了短暂的阳光,一头扎进无尽的黑暗中,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虽然也是黑漆漆的山洞,也是一样的坎坷不平,却明显轻松不拘谨了,大家伙儿有说有笑,幽暗狭窄的山洞里充满了各种笑话,踏着笑话的节奏步伐轻松。

午后,又一次看见了阳光,我们向着阳光向着洞口发狂的冲出去,只有莫老五不急不慢落在最后面。跑出洞口正在半山腰,我们兴奋得又喊又叫,喊的什么叫的什么我都记不得了。洞口淌出的泉水滋润着山下几片梯田,三四户人家稀稀落落地点缀在梯田间,正在插秧的人们甚至都没有抬头看我们,只顾着忙自己的。我是多想对他们大喊“我们是从滴水洞钻过来的”、“我们在洞里钻了一天一夜”,让他们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分享这胜利的喜悦。可这伟大的壮举胜利的喜悦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或许他们早就钻过无所谓,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钻山洞有什么乐趣,或许没有这许多或许,时间不等人,抓紧时间插秧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等莫老五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已喊累了坐在地上抽烟,他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咋不喊了”,我朝山下努了努嘴“你看,这么美丽祥和,我怎么好意思‘千翻③’”,大家又笑成了一堆。

狭长的山谷真像羊肠细细弯弯,谷底有一旒(liú)狭长的平坝就是羊肠坝,羊肠坝是这一带比较热闹的集市,可惜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没有什么人,饭店都关着门,交通车也不过来。准备到莫老五的二爸家歇个脚混口饭,然后连夜赶回家。他二爸听说我们钻滴水洞过来的,尤其是我们还带着香肠腊肉,很是高兴,拿出自己酿的包谷烧(白酒、烧酒)招待大家。

整个晚上都在摆(摆龙门阵)钻山洞的故事,有些是远古的,有些是祖辈,有些是父辈的,还有我们这一辈的。我们喝着包谷烧,抽着叶子烟(旱烟、土烟),嚼着香肠腊肉,一来二去都喝高了,二爸和堂哥还来了一小段傩戏④。不知道他们家就是没有床,还是床不够,也没人要离开上床睡觉的意思,最后大家都七歪八倒围着疙篼火⑤席地而卧,迷迷糊糊睡着了。

注释:①甑(zèng)子:古代炊具,主要用于蒸米饭,(现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仍然广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里面篦子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形蒸底,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②草笼笼:遵义方言,杂草丛。③千翻:遵义方言,比调皮顽皮更接近撒野的意思。④傩(nuó)戏:活化石的古老舞蹈,据说是汉族最古老舞蹈,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都表演傩戏,带有巫术巫教多用于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唱腔原始而又丰富,细腻而又动听;傩舞表演粗犷而又张扬,夸张而又生动。⑤疙篼火:疙篼就是树根桩子的意思。遵义农家通常在堂屋的门背后靠墙角的地方,就地挖方坑烧上柴火用来煮饭、炒菜、烧水、煮食及烤火等。如果只用于烤火或不需要烧煮食物时,放入树根桩子维持火不熄灭也不消耗柴火,这种火就是疙篼火。家乡贵州(代序)贵州的天地人

家乡贵州(一)教育永远的痛

家乡贵州(二)谁是贵州人?

家乡贵州(三)旅游与旅行

家乡贵州(四)我爱映山红

家乡贵州(五)喀斯特溶洞的召唤

启蒙

穿越地下河

垂降通天洞

家乡贵州(六)豺狗

家乡贵州(七)三月三春暖花开爱情蜜

家乡贵州(八)水世界的灵动

家乡贵州(十)清水江纯粹生活

家乡贵州(十一)苗人与蛊

家乡贵州(十二)遵义消失的小城

作者的其它文章:闲话古村会飞的蝴蝶和会发芽的根遥远的路一碗汤面爱的模样遇见重型战斗机风花雪月后的骨气三醉苏州解三笑隐于理性和佛性魔都的风衣自驾黔北之一,回遵义初试黔路自驾黔北之二,乌江老桥自驾黔北之三,宵夜自驾黔北之四,遵义掠影我和相机争夺塔川机器人小艾家乡贵州(代序)贵州的天地人家乡贵州(二)谁是贵州人?家乡贵州(一)教育永远的痛

家乡贵州(四)我爱映山红

喀斯特溶洞的召唤——启蒙

作者丁丁,贵州遵义人,靠敲代码养家糊口。远足爱好者,旅行线路发现者,会用照片和文字做点记录,偶尔冒几句诗词。常年与烈烟、苦茶、辣酒混在一起,上班时朝九晚九,休假时胡跑乱窜。

————————————————————

主播丫丫,《西津小山楼》编辑,热爱太极,热爱生活,过简单、快乐的人生。

—FIN—

主播丨丫丫编辑丨丁丁

篇尾曲丨《我们的时光》前冲

图片丨来自网络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西津小山楼/江苏?镇江

欢迎来稿:xjxiaoshanlou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