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习性 >> 古代饥荒时,为何灾民宁愿吃草根树皮,也不
天灾是不可避免的灾难,尤其是在古代遇到灾难时,人们往往会因为物资短缺的问题,导致大量人被活活饿死,不过很多人却存在一个疑惑,当时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许多,河流里的水更是未经污染,按理说鱼虾资源应当十分丰富,可为何每次闹饥荒,百姓宁愿吃树皮也不去河中捕捉鱼虾?
我们如今社会发达,鱼虾等海产品也是十分丰富,想吃更是随时都能够吃到,但古代想要吃鱼虾却并不容易。
古代主要以农业为主,大多数食物几乎都是种植而来,但渔业却并不受当地重视,甚至可以说地位十分低下,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渔民产量非常低。古代时沿海地区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导致鱼虾成为了十分罕见的美食,平常人们想吃鱼虾就非常不容易。
并且古代所遭遇的灾难往往只有干旱以及洪涝灾害,干旱时期河流就会干涸,想要抓到鱼虾根本不可能。而遇到洪涝灾害就更不用说了,人们为了躲避洪涝都会去到远离水源的地方。
可就算不去考虑一些外界因素,却依旧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那就是灾难时期是否能够及时捕捞到足够的鱼虾呢?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并没有大型工具去捕捞鱼虾,所以就算是有着足够经验的渔民,也不一定能在一天内捕捉到得以饱腹的数量。
若是无法饱腹身体状况也会每况愈下,人们的力气也变得越来越小,之后的时间若是想再捕捉到鱼虾将会更加困难,既然有经验的渔民都无法捕捉到鱼虾,那么就更不用说没有经验的难民了。
除了捕捞是一大难题外,鱼虾的运输也是一大难题,在当时那个年代并没有冰箱、冰柜等可以将鱼虾保鲜的工具,就算是捕捞到鱼虾分发给难民,也只能供应一天的时间而已,时间久了鱼虾就会变质,这也是为何鱼虾不能成为救济粮的原因。
每当在遇到灾难时,朝廷都会选择开仓放粮,而粮仓中储存最多的便是大米,这也是因为大米是粮食中保存时间比较久的食物,并且比鱼虾要更顶饿。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虽说当时的水质非常高,但在水里仍然存在许多细菌以及微生物,这些物质无法被彻底进行消毒,若是遇到灾难,就会导致一些不明物体流入河流,所以就算是将其煮沸,也不能确保鱼虾是安全且可以食用的。
其实古人对于赈灾方面也是有着诸多方式,若是鱼虾真的能作为救济粮使用也是绝对不会放过。毕竟灾难对于国家的损失非常重大。
不过有些食物却在灾难面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薯便是其中之一,它凭借着超高的产量以及超低的种植要求,在当时的社会被广泛种植。因为红薯不仅可以作为主食来食用,还能够搭配其它食物一同食用,在我国三年灾害时期,有不少人都是靠红薯才能挺过去。
而如今,转基因水稻的出现,也是彻底改变了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人们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感到担忧,在这几年的疫情期间,我国更是自曝了粮食储备,这也是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实力,同时也印证了粮食改革的重要性。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一直在寻找各种办法应对灾难,若是当时拥有冷冻技术的话,或许就可以解决鱼虾的保存问题,其它食物也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或许这样也是能够很好解决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