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当时我就震惊了
ID:zhenjing
河南卫视又一次“出圈”了。
在前不久的端午节,一场名为「端午奇妙游」的主题晚会席卷热搜,成为了网友们目光的焦点。
而其中的水下舞蹈节目《祈》,更是为河南卫视晚会的出圈实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祈》的设计概念非常动人。
它主要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与灯光的调度配合,还原出《洛神赋》中所描写的,曹植邂逅洛神那惊艳一瞬——
“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伴着背景中的《千里江山图》,洛水神女在黄蓝相撞的光影中一跃而起。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水随舞动,衣袂翩跹……
每一处画面,每一帧,都美到让人头皮发麻。
整个节目只有不到两分钟。
但从洛神起舞的那一刻起,观众们都会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企图用这相对静止的一刻去挽留画中美人。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出圈”的国风之作。
能达到如此成功的节目效果,自然离不开团队在背后付出的千倍努力。
对于舞蹈演员
人鱼灏浩来说,想要充分生动地展现洛神之姿,同时保证水下动作的流畅性,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尽管有多年潜泳和花样游泳的学习经验,让何灏浩早已适应在水下舞蹈和睁眼等动作,但一天上上下下多条的拍摄,还是让她感到有些吃不消。
为了追求极致的效果,整个拍摄过程都是由小姐姐憋气完成的,下水——拍50s左右的素材再浮出水面换气——继续屏气下水,以此反复。
因为水中浮力的问题,何灏浩通常都会戴2-10公斤不等的配重工具,来保证自己在水下舞蹈时能够保持平衡。
而舞蹈中飞天的部分更为复杂,需要用透明鱼线缠在她身上,以至于拍到后来身体上到处都是小小的划痕。
更别提拍摄中经常发生的耳压堵塞、失温症状和流鼻血了。
或许有人看了会纳闷,不就是一个省台晚会的小节目,至于这么拼吗?
可正是这股拼劲儿助推了《祈》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河南卫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对国风类节目有了新的期待。
这份匠气让我想到《唐宫夜宴》,今年河南春晚出圈的另一个舞台。
这个节目的灵感,来自年安阳出土的隋代乐舞俑。
相较于以视觉美为主打的《祈》来说,《唐宫》的故事线则更加丰富些:
它讲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某个夜晚,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
与此同时,一群丰腴身韵的乐师小妮们正叽叽喳喳地去赴宴。
节目展现了她们怀揣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从途中各种推推搡搡的嬉闹,到宴上敛去玩闹神色认真表演的经过。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对于观众来说,古典舞从没有这么新鲜过。
它不再是传统印象里那般的庄重美丽,而是在少女们灵动与诙谐的互动中,款款步入人们的视野,再现大唐之美。
而在《唐宫》的幕后,14位演员因为自己本身身形偏瘦,和唐代以丰腴为美的风潮相差甚远,于是在排演过程中她们都会在衣服里塞海绵假体,尽管这一设计会给她们增添许多负担。
在妆容方面,为了更贴合唐俑宫女原型,她们会特意在嘴里塞上棉花,呈现出少女们可爱的鼓鼓脸颊。
再配上具有唐代表性的“斜红”妆,惟妙惟肖的小乐师就诞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年伊始的一众春节晚会中,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一举成名,成为观众心中的王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最出圈的两个舞台《唐宫夜宴》和《祈》,都是由全女性班底打造的。
脱离了刻板凝视的角度,女性导演、女性策划再加上女性演员,这只拥有奇妙化学反应的“娘子军”,通过她们长达一两年的沉思与创作,充分展示了来自女性的能量、韧劲与非凡审美。
更重要的是,她们对于细节的把控几乎都达到了最高值,即便是平时鲜有人会注意到的眼线粗细程度、指尖收放的角度,都会成为她们眼中值得反复推敲的重点。
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缝合起来,恰巧是将观众一击必中的关键。
有人说,河南卫视运气好,正好赶上了国风回潮的风口。
可我必须对此反驳,河南台作为一个原本在众人印象中灰扑扑的省级卫视,能在短期内传递出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核,依靠的绝不仅是所谓的“流量密码”。
它更像是一群真诚的匠人,在不断累积和沉淀中的一次厚积薄发。
事实上早在很多年前,河南卫视就致力于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坚持不懈的做着相关节目。
无论是至今已经开播近三十年,河南人耳熟能详的戏曲类节目《梨园春》;
还是在选秀节目扎推出现,流量明星层出不穷时,默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