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繁衍 >>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火化,也不愿意捐献遗体2
我国实行火化制度已经多年了,无论是正常死亡的人还是出现意外死亡的人,或者是生病死亡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火化,也比较符合国家的规定。
但是对于医学而言却觉得是一种浪费,毕竟现在医学的进步也离不了大体老师的奉献。
有的人在死亡之前会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来续写生命之光,但是对于大部分国民来说,对遗体捐献这件事并不了解,甚至直接是排斥心理。
据了解,近30年来,我国的遗体捐献率只有4%~20%,这也导致大多数教学活动和教研因缺少人体标本陷入困难之中。
对于人类来说遗体捐献的意义是重大的,尤其是对于医生来说,参加一次医学解剖胜过看个病人。在医科大学遗体解剖被列为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只有接近真实的人体,并且进行模拟手术训练,才能够丰富和掌握人体的基础知识,这样也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医学水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而且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将遗体火化无疑是一种浪费,为什么大家宁愿火化也不愿意捐献遗体?这两个原因很现实。
01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火化,也不愿意捐献遗体?2个原因很现实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总觉得人会有来生,死后一定要落叶归根,如果把遗体捐献了,就没有办法落叶归根了,害怕自己死后成为孤魂野鬼,因此不敢捐献。
不信任捐献体系
有一些遗体捐献体系不够透明,很多人担心自己的遗体捐献了,是否真正用到了该用的地方?主要是担心自己的遗体无法得到合理妥善的使用。
02医院一般会怎么处理?
医院在接收到捐赠的遗体之后,一般会用来做这三件事:
1、移植给有需要的人
捐献者身上完整的器官大多会移植给有需要的病人。如器官移植,眼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2、用于科学研究某些捐献的遗体会用于科学研究,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造福人类。3、作为解剖学实验“特殊”课本其余遗体会送入学校的医学院供医学生上课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先行默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尊敬,然后课后大家也能够去瞻仰大体老师给他们留下的话语或者是遗书。在医学院中最值得大家尊敬的就是大体老师,因为有了他们的捐赠医,学生们才有了实验的道具,才能够更好的研究疑难杂症,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当然捐献的遗体并不会长久轮流使用,每个遗体都有三年的使用周期,三年过后,如果身体中含有健康的器官,便会被学生和老师取下作为标本永久保存。如果没有可供作为标本的器官,一般都会火化,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将骨灰撒入大海。,部分地区还会专门为遗体捐献者修建陵园立碑以此来纪念,医学院的学生每年清明还会去扫墓。以后你愿意自己或者家人参与遗体捐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