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东坎老街的记忆之六鱼市口李开荣

发布时间:2023/4/29 13:56:18   
青春痘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题头照片王兆运

《东坎老街的记忆》之六

鱼市口

李开荣

“鱼市口”,很多地方都有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卖鱼的地方。但我的理解则是闹市口,卖鱼仅是其中一项交易罢了。

东坎老街的鱼市口,因为在东西向的街道居中间位置,且大德生药店、早前的叶家菜馆、胡记酱园和一家面街临巷的糖果店,四角占据而人气集聚,每日里车水马龙,遇逢集之日,更为热闹。

鱼市口向东,坐北朝南,大德生为首,依次有宏大南货、高家寄售商店,鱼市口巷西侧,门朝南店铺有刘记钟表、照相馆,门朝北的印刷厂、图书馆等,都可归为鱼市口范围。

年的鱼市口,在工商联对面拆了叶家饭店等店面,堵塞了顺成巷,沿街建起三层的百货公司和至今犹在四层的东坎公社大楼,有了当年两座东坎街最高的建筑,鱼市口身价倍增,南巷头卖鱼、肉摊也多了起来,鱼市口成为闹市而更名符其实。

两座大楼紧邻,临街门面房共有六个门洞。其中面向西北、临鱼市口南巷半圆型转角门洞最大,是百货公司的主入口,门前显得宽敞。

百货公司大楼面街巷有多处玻璃橱窗,大德生药店对面最西边的大玻璃橱窗与其他橱窗不同,并不摆放商品,被专门用于贴电影院每月的预告和宣传海报。一到月底,我们就非常关心和留意,下月能有何样的电影好看,也好提前备点小钱能一饱眼福。

橱窗西边另有一块约有五、六平方微鼓的弧形墙壁,体育赛事预告、人民剧场演出的海报等,都主要张贴在这里。每到橱窗内容更换,或有人张贴海报,不少人就会停下脚步,都想先睹为快。见到贴海报的人,手里拿着海报与熟人扯闲那慢腾腾的动作,还不停地催促“快点个,快点个不”。

百货公司和东坎公社大楼的门洞,是我儿时玩得最开心的地方。玩得最多的莫过于“躲蒙找找”的游戏。每天晚上我们聚集各自的好友、同伴,按岁数大小,人数多少分成两拨,一方为兵,一方为盗。盗方先躲,兵则追逐捉逮,逮着为胜。而盗方则想方设法逃回门洞,但兵不可进门洞,否则会被盗拉进门洞就变成强盗了。开始谁也不愿意当强盗,后由双方领头人猜拳,则有了“输是强盗,赢是兵”之规定。

在追逐的过程中,能顺街跑好远,还能绕到前河或后河边,再顺着其它巷子,趁对方不备回到大本营。有的则被兵捉到,最后看被逮的或回到大本营的人数多少论输赢。邻居吴德元家的小二子人很胖,被取绰号“二杀猪”的就经常被逮。但其弟吴小三猴精,是双方都争着要的“大将”,牛福源的牛小六子,鱼市口北巷头的胡家兄弟等都是群中人。记得一次我和四弟开贵躲到东坎镇后门的支边巷,将人家堆叠在一起的一口缸打破了,吓得又绕了一个巷子,才敢回到大本营。

儿时的乐趣多多,与现在的小孩相比,学习压力是天壤之别。小时候,我们的寒暑假作业都是先玩后做,实在捱不过去了,才在开学前几天着忙起来,有时还在煤油灯下加班。大人气得站在身后直骂:“紧安不死的,熬油着火的,日不做夜摸索,洋油不要钱啊”等等,让你自觉理亏,不敢吱声。作业不管做得对与不对,反正家里也没人检查。与当前的教育、教学相比,顿感我们那年代人的童年,苦却快乐着,看法有待商榷。

橱窗面前的路道也是个热闹所在,开明大哥的小画书摊摆在稍东点。而大德生对面全部的地方,则是西街一孙姓老板娘的天下。一字摆开三张、有时四张的“台湾盘”,让人打康乐棋,又叫捣台湾。打法和现今的“司诺克”相似,不同的是盘中四角各有一洞,用棋作子,将若干棋子围在盘中心或每边六子、窝角一子,用大一点的棋子作母子,撞击盘中棋子落洞,以多少或先击完为胜。一般是输的人付棋盘的板点钱。每张盘都会聚集好多人,但总是看的人多,打的人少。老板娘也很辛苦,生意好的时候,在几张台子之间不停走动,收板底钱。怀孕足月了,为了生计,还挺着个大肚子舍不得息摊,后来把孩子生在了大德生中药柜台的门口,幸众人帮忙围成人墙,平安生产。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对其子取名“路生”,在当时东坎街也算是一条很大的新闻。

鱼市口东边,外公家前头门面的宏大南货店,与胡正茂、人民剧场对面的南货总店,都经营一样的商品。南货店都有一特色,在柜台上摆一铁皮框的货架子,透明的大口玻璃瓶斜插在铁架里。瓶里摆着“金刚齐”、脆薄、“毛耳头”、茶叶等食品,特别是摆在玻璃瓶里的籽乌,真是个好东西,很干、很完整。当中切开,那白色的乌籽密匝紧实,这样的籽乌几十年都不曾见过,不知是没有了这种乌子,还是制作工艺失传,反正总觉得是一件憾事。

脆薄、“毛耳头”吃起来又脆又香。咬食脆薄时必要作手捂口状,否则会浪费许多。“金刚齐”呈六或八瓣梅花形,面子焦而金黄,样子十分诱人,吃起来又甜又香,松软可口。

这些食品卖相好,玻璃瓶子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早年的广告效应。计划经济年代供应的煤油、火柴、石碱等都在南货店购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画家关山的姐姐关宏兰和我小学同学,她妈妈就在宏大南货店上班,我有时拿着户口本,喊一声﹕“关大妈,请你佬打半斤‘洋’油”。关大妈打了煤油,收了钱,在户口本上作一画样。接过本子一看,并未写字、盖章,心中窃喜。向关大妈投去感谢的目光,关大妈也会心一笑。当然,这也仅限煤油一项,且这些都是关大妈一人值班时候的事。(待续)

鱼市口南巷,照片作者不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2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