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伊尔76领航舱,美轮美奂,仿佛一艘歼星

发布时间:2023/6/4 13:50:27   

今年是俄罗斯伊尔-76大型运输机首飞50周年。近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派出一架名为“安纳托利-利亚皮杰夫斯基”号的伊尔-76TD大型运输机执行空中救援任务。随机的俄罗斯专业航空摄影师玛丽娜-雷斯采娃在领航员位置拍摄了领航舱夜间视角的美照。从领航舱处观察地面,犹如从一只飞行在空中的金鱼缸向外看。又仿佛乘坐着一艘歼星舰,有没有星际旅行的感觉?

伊尔-76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一款大型运输机之一,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架涡轮风扇发动机动力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伊尔-76运输机的首架原型机于年3月25日首飞,在年正式定型,尔后投入批生产并交付苏联运输航空兵和民航部门使用。

到年前后,伊尔-76的总产量为多架,平均年产量在35架以上。刨除退役报废的数量,俄罗斯目前拥有架左右的老型伊尔-76。中国空军近些年陆续引进了超过20架的伊尔-76运输机,并以该机为基础研制了4架空警-预警机,另外还有几架以伊尔-76为基础改装的伊尔-78加油机。目前,中国的伊尔-76机队正在被新型的运-20战略运输机取代

由于有空投空降的要求,伊尔-76运输机保留了传统的机头玻璃领航舱。机头领航员玻璃舱起源于二次大战时期的轰炸机,因为早期飞机导航系统简陋,性能比较低,需要领航员目视观察地面,确认地标,确定飞机的准确航线。

由于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大多数都没有多普勒对地导航轰炸瞄准雷达,轰炸机投弹前测量地速和空速,要参照地面的明显标志物。在进行水平轰炸时,领航员会接管飞行员的操纵杆,使用轰炸瞄准仪稳定地瞄准地面目标,输出参数自动保持航向飞行并投弹。这就需要在机头开设一个视野良好的领航员玻璃舱,用于直接观察和投弹瞄准。

在二战以后,苏联的军用运输机要有空投和空降能力。此外,70年代苏联《运输航空兵战斗条令》规定,军用运输机必须具备在没有歼击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自行清理空降场地的能力。所以当时苏军每个运输机航空团都有两架运输机装有武器挂架。

这些要求,使得军用运输机要具有堪比轰炸机的瞄准空投/投弹的能力,在自动领航轰炸机还不普遍的时代,要具备上述能力,运输机就要保留一个类似老式轰炸机的机头领航舱。因此苏军的安-12等运输机都配备一个机头玻璃领航舱。

例如以苏联安-12运输机为基础仿制的国产运-8运输机,也有一个机头玻璃领航舱。不过,虽然国产运-8飞机是苏制安-12中型运输机的仿制品,但运-8与安-12也不完全相同。二者的最大区别是机头的领航员舱。运-8并未采用安-12的外形比较圆滑的领航舱,而是直接采用了国产轰-6轰炸机的玻璃领航舱,外形长而尖锐,这是运-8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即使运-8运输机配备了短波和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航行雷达、多普勒雷达和自动驾驶仪,也依然需要机头透明领航舱。因为苏联空军和我军都强调军用运输机必须具备在所有电子设备失灵的情况下,由领航员目视引导起降和远程飞行的能力。

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无线电、雷达、惯导和自动驾驶仪交联的自动领航系统发明以后,西方运输机的玻璃领航舱就被纷纷取消了,例如C-“大力神”运输机就没有机头玻璃领航舱。只是由于苏联航电系统不够先进,再加上苏军的特殊战术要求和惯性执着,为了稳妥起见,研制伊尔-76时就保留了玻璃领航舱。

伊尔-76的机头有两层,上层是驾驶舱,左边是机长,右边是副驾驶,中间坐着随机的工程师,后面还坐着一个无线电报务员。下层是领航舱最前部为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二十三块玻璃组成,上方机鼻部位是气象雷达舱,下方为圆形的导航雷达天线罩。

在年搜救马航MH航班失联事件中,中国空军的伊尔-76座舱曾经曝光过。与俄军原版的伊尔-76相比,也有些许不同,中国自行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等新型航电。在年3月12日,中国空军继续出动飞机,在马航客机失联海域实施扫描式搜寻。空军伊尔76运输机在失联海域实施扫描式搜寻。

俄罗斯最新型的大型运输机是伊尔-76MD-90A运输机,批量生产型被命名为伊尔-军用运输机,该机保持气动外形和结构不变,改进了航电设备,换装PS–90A-76涡扇发动机,速度、载重量以及航程都比伊尔76运输机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最大有效载荷增加到60吨。

该机还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现代化的通讯套件和导航系统,以及用于低空飞行的新型碰撞预警系统。但伊尔-最终还是保留了机头的透明领航舱,从而成为在唯一在21世纪研制的还保留机头玻璃领航舱的大型运输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7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