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白话张家口烧瓦盆的故事和南北瓦盆窑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3/7/24 14:32:36   

小编不是史学家,仅仅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的故事和传说典故,您就权当故事看就行了。

张家口的好多老地名都很有来头,小编小时候曾经在瓦盆窑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最纠结的一个事儿就是既然叫瓦盆窑,那到底窑口在哪里呢?也没见卖瓦盆的地方,就是一条窄窄的、小小的街道。

一直到很久以后小编才知道瓦盆窑的来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张家口的南北瓦盆窑。

瓦盆窑在西坝岗的西边,在西太平山和赐儿山的中间。早年间这地方是个黄土坡,只有几户人家在这里住,其中有一户姓亢的人家在这个地方开窑,用当地的黄土烧制瓦盆,所以这片地方就被叫做瓦盆窑,南北瓦盆窑是以赐儿山脚下的一条东西向的大沟划分的,沟北边就是北瓦盆窑,沟南边就是南瓦盆窑。

过去只有“北瓦盆窑”和“南瓦盆窑”的区分,没有后来的北瓦盆窑街、南瓦盆窑北街、南瓦盆窑大街和南瓦盆窑南大街,南瓦盆窑的这几条街都是建国以后命名的。

当时烧制瓦盆的只有“北瓦盆窑”,南瓦盆窑压根就没烧过瓦盆,只是因为在瓦盆窑的南边,所以就跟着命名为“南瓦盆窑”。

据说北瓦盆窑烧瓦盆是从民国后期开始的,瓦盆窑的主人家是姓亢的一家,一共兄弟四个,老大叫亢瑞才,其他哥三个分别叫瑞恩、瑞明、瑞新。

窑厂一共有三个窑,老窑址在过去的第二机床厂院子里,主要是烧制各种大大小小的花盆、鱼缸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的泥盆泥碗什么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花盆,批发给花园街南边的养花户,还有上堡花巷子的养花户。产量大的时候还得雇人挑着担子到街上去卖。

窑口就在黄土坡旁边,就地取材就能烧制瓦盆。烧瓦盆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事儿,要想烧出质量上乘的瓦盆得经过好几道手续。

开山挖出来的黄土必须要经过凉酒一年的发酵才能用;用手工捏出来的泥坯子必须要放在不见光的地方阴干七天以上才能放进窑里烧制。

当时整个张家口只有姓亢的一家烧制瓦盆,可以算得上是垄断生意,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养家糊口妥妥的没啥问题。

解放以后,亢家的花盆主要供应给公园,后来因为其他地方开始出现机制花盆,既便宜又漂亮,亢家的传统手工瓦盆也就是不吃香了,没多久就被机制瓦盆给挤垮了,亢家兄弟就都改行做别的生意了。

曾经垄断张家口的瓦盆生意和烧瓦盆的窑口就算是彻底荒废了。但是“瓦盆窑”这个地名却保留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网络,不能作为学术用途,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