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泛滥成灾的太湖银鱼,人工难以控制,曾投放

发布时间:2023/10/10 13:42:26   
不少小伙伴都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但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很多小伙伴未必知晓。据说,孙悟空在天宫打斗时,打翻了玉帝桌上的一只银盆。银盆从天而降,落到地面砸出了一个大口子。装在银盆中的银子,哗啦啦地滚了出来,化作了万千湖水,形成了湖泊。因为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就是从“天”变成了“太”,那么这个湖就叫做太湖吧!银盆中除了银子外,还有72颗翡翠。这72颗翡翠幻化为了72座山峰,交相分布在太湖之上。山水照应,清秀淡雅和壮阔雄奇为一体,别有一番风韵。自古以来,在广阔的太湖边,居住着很多人家,依靠着太湖的丰富物产,世世代代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由于太湖风光旖旎,从古至今都有很多游人前去游玩。每次乘舟于太湖之上,船家都会供应美味的湖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上筵席”。之间,当属“太湖三白”最有名气。“太湖三白”指的是白鱼、白虾和银鱼。每有游人到太湖游览时,可泛舟湖上,一边欣赏湖中美丽景色,一边品味着船家供应的太湖三白,真是怡然自得。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太湖三白”中的太湖银鱼。美丽传说!孟姜女落泪成鱼关于太湖银鱼,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比之太湖传说毫不狲色。在秦朝时,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在家等候多年的孟姜女见丈夫迟迟未归,便收拾行囊,去长城寻夫。到了长城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埋骨于此地。心中悲痛难耐,带着怨恨哭倒了长城。返家途中,孟姜女路过烟波浩渺的太湖,刚巧遇到南下寻访的秦始皇。秦始皇见孟姜女面容姣好,一见倾心,便要逼她做自己的妃子。孟姜女性格刚烈,自然是不答应。但奈何秦始皇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孟姜女便说:你在太湖边给我搭上孝棚,我祭奠丈夫之后就和你入宫。秦始皇自然是答应,于是便在八百里太湖边上搭了孝棚。孟姜女身着白裙,在太湖边悲恸难忍,便面对着太湖哭了三天三夜,天昏地暗。而孟姜女的眼泪在掉入湖中的一瞬间,化作了条条小银鱼。秦始皇和朝臣见状,惊恐不已。最后,孟姜女看着罪魁祸首秦始皇,大骂:“暴君!”便向前一倾,落入了太湖中。鱼中珍品!细嫩透明,如玉似雪太湖银鱼有如此美丽的故事,那它本身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见过太湖银鱼就会发现,银鱼的体型细长,一般在6cm之间,就像一根玉簪。银鱼还有一点比较奇特,它们的身体表面没有鳞片,通常只有雄鱼臀鳍基部两侧会有。太湖银鱼细嫩透明,如玉似雪,自古以来便被称为“鱼中珍品”。根据资料记载,从春秋时期开始,居住在太湖边的百姓,每年都会捕捞银鱼。太湖银鱼还有很多名字,在古时候,人们叫它脍残鱼、玉余鱼或者白小。我们的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就写过一首诗,诗名字为《白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泛滥成灾!曾在滇池投放70万尾,银鱼“不好吃”因为太湖银鱼比较珍贵,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便想,把太湖银鱼引入其他河域,那么全天下的百姓不就可以一齐品尝到太湖的美味了吗?这个想法被提出后不久就得到了实施,而同样有鱼米之乡称号的云南滇池便成了首选投放对象。滇池是云南省内最大的淡水湖,在年,人们便将银鱼鱼苗投放到了滇池之中,前前后后大约投放了70万尾。到了年,投放的银鱼已经具有了可捕捞规模。到了年,人们开始捕捞,银鱼产量在吨左右。直到90年代初,都是银鱼的兴盛期。滇池的“成功”,引起了全国各地水产工作者的注意,他们纷纷将太湖银鱼引入本地河域。比如在年和年,仅在云南省内,银鱼就被引种到了另外两大湖泊——星雨湖和抚仙湖。在当地人眼里,太湖银鱼就是“黄金”,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而对于当地的鱼类来说,银鱼就是饿虎,不断地侵蚀着它们的领地。人为引入太湖银鱼,注定不那么好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太湖银鱼被引入其他湖泊后,缺少天敌,再加上其适应性强,这就造成了生物入侵的现象。引入太湖银鱼的湖泊,土著鱼减产,甚至灭绝的情况不在少数。以抚仙湖为例。住在抚仙湖旁边的居民,虽然吃到了美味的太湖银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太湖银鱼也将湖泊里的土著鱼“吃”了个精光。在引入太湖银鱼之前,抚仙湖中原有25种土著鱼;引入太湖银鱼之后,在这25种土著鱼中,已经有11种濒临灭绝。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太湖新银鱼就是小鱼,它们将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吃干耗尽之后,土著鱼就没有吃的了,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物种入侵!防范意识仍需普及通过太湖银鱼的案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的危害原来这么大。其实,很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家乡的湖泊流域,鱼儿越来越少,小时候还能见着的鱼,长大之后却难以见到。原因之一,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物种入侵。太湖银鱼的入侵只是我国众多生物入侵的缩影,在新疆库尔勒市居住的小伙伴可能清楚,博斯腾湖在引入五道黑之后,土著大头鱼越来越少见。根本原因,就是五道黑挤压了大头鱼的生存空间。总而言之,问题背后,其实还是引入者意识的缺乏,对于引入物种的考察工作不到位,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引入鱼种,而忽视其可能对生态的影响。话题:你对太湖银鱼有什么话说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8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