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凡科普大海的味道,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海水真的巨咸无比,海水不经过处理是没办法直接饮用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鱼儿的身上,淡水鱼如果不小心进入到海水中,也没办法存活。但是我们都知道黄河的尽头是“渤海”,那么当黄河最终汇入渤海之后,河里的鱼儿都去哪了?被冲进海洋岂不是“死路一条”?黄河与渤海的关系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华儿女。黄河全长公里,主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地。然而我们都知道,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地区就是黄土高原,也正是因为它的缘故,才让黄河携带和大量泥沙,故而被称为“黄”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河在历史发展中,因为洪水泛滥频繁,所以为了改善治理黄河,它曾多次“被改道”,最终才流进了渤海。然而这一河一海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含盐量不同,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内陆河流的含盐量在每升0.1克以下,而海水的含盐量则很高,大约每升35克左右,而水中的含盐量会直接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水中含盐量和水生物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水生物,其实对随处环境的含盐量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为水中盐的浓度会影响水溶液的渗透压,而水的渗透压又是和生物内细胞渗透压有直接关系。所以当水的渗透压和生物内渗透压差距太大的话,细胞会不断吸收外界水分而“胀死”或者被外界不断吸收水分而“渴死”。所以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鱼儿,也分别进化出了不同的功能,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活,同样海鱼也没办法在淡水中存活。在黄河汇入渤海后,河里的鱼儿去哪了?黄河一路顺流而下,先后跨越了3级地理阶梯,水位落差达到米,尤其在最后黄河汇入渤海的之后,不仅水流湍急而且含盐量也在急剧升高,那么问题来了,原本在黄河里生存的鱼儿们,会不会被冲进大海?进入大海它们还能活吗?针对这一点,其实是我们操心过度了,因为鱼儿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练就了一项生存技能,那就是——洄游。鱼儿们并不是随波逐流的主儿,很多时候它们都会逆流而上,尤其是当被冲到海水中后,周围的盐度升高,鱼儿的身体就会像自己发出信号,然后奋力洄游。这也就说明,只要鱼儿还活着,它们就不会让自己被冲到海水中,就算有一些因为水流湍急被冲进了入海口,它们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奋力游回淡水区。因为入海口的盐分还没有很高,可以让鱼儿在“半咸半淡”中生存一段时间,这就是给鱼儿洄游的时间。最后个人观点:其实除了黄河中鱼儿的生存之外,还有一点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那就是黄河的淤泥堆积问题。毕竟渤海最深的地方也只有83米,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如果黄河依然源源不断的运输泥沙进入渤海,或许将来渤海也会被泥沙“染黄”,甚至因为大量泥沙的堆积将渤海一点点填平。到那个时候鱼儿们也不会再因为水中盐度的问题而苦恼,但那样所带来的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