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形状 >> 遇见楚雄文学艺术季丨鹿城西门老城
楚雄鹿城西山脚下那片地域,统称为西门老城区。昔日楚雄城内,有东南西北四门。西门又有大小西门。西门外称城外,西门内称城内。城门早已毁圮,了无踪迹,惟乡人称谓习惯如此。今西门外民居老城区纳入政府棚户区改造,西门老城区也称西门小区。
西门老城区地域颇广,有三纵三横的几条街。纵街中间是米市街、云泉街,上可至西山公园,下至信义街。左是西小山,进山门可至漂泉、老年活动中心、梨园。右是古山街,也可西行进至西山公园古山寺。横街有三条。中间是和平街,自南而北,接古山街。下为信义街。信义街北接中大街,南接猪街子连环城西路。另有一条怀象街,南与古山街相接,北通鹿城西路。最上一条横街是环城路。
西门老城区,实是楚雄城区历史上的商品交易的场所。米市街是交易粮食的街子、铜店街是小手工作坊街打银铸铜的街子。怀象街,又叫象房街,是因为边疆王室向中央朝廷交奉大象路过楚雄关象的地方,是驿站之类的街子。和平街又叫打线街,楚雄旧的纺线织布,是居家妇女的工作。猪街子是交易牲畜的街子。云泉街是买卖植物油的街子。信义街是土杂物品交易的街子。时代变迁,许多街子的内容变了,仅留下历史的足迹。
西门老城区虽有不少交易街子,却不属城市中心区域,但又是楚雄城区居民最集中的区域。民居简陋,街道狭窄,早日是石板路,解放后始辟为水泥路。
西门老城区民居,虽简陋,却不乏深宅小院。总是市井小民的缘故,墙不高,门槛低,小门,个子稍高的人要进门,得低头。进了院门,眼前一亮,方晓得老城民居也不简单。民居小院,有三进的院落,两边是厢房,中间是正房。大多是一层小楼房。小院中是天井,有花台花盆点缀。花台里种的大多是石榴花,既有花光耀眼的闹热,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缅桂花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另外还有金银花、鸡爪花之类芸香科藤蔓植物。缅桂花香,树干笔挺,树冠中透出玉般的笑靥,香得雅洁,却又那么高贵。有的老奶奶会摘些缅桂花,拴根线,装在盘里街上兜卖。倩女伊人,也会买上一朵,挂在腰上,不管走到哪里,身上总有那么一种悠远迷人的馨香。金银花黄白二色,黄者金,白者银。开花时一簇一簇的,虽不鲜艳,却花香袭人。花朵可作清热解毒良药。鸡爪花,花骨朵粉红色,花开银白色,形似鸡爪,花开一串串,十分繁茂,香气浓烈。楚雄人家,看来对花卉的欣赏带有一种文化品位,所谓君子之香,对人生品格及生活有益的花卉才是居家花卉,尚实而不空泛。花盆里载着海棠,吊金钟、灯笼花、米兰、老来红、菊花、鱼子兰及近年才兴起的君子兰等花卉。讲究的人家也栽点名贵的素心兰、大小雪素之类,却因名贵娇贵,很难成活。楚雄一般人家喜爱的花卉是鱼子兰,又叫珠兰。叫片苍翠,枝干劲挺,花束直立或串,点点白花,犹如鱼子般细小,附在花束上,如珍珠般洁白。花开时节,淡淡的一缕幽香,不时随风飘来。当你注意时,香气却杳无踪迹;当你不在意时,香气又沁人心扉。楚雄人家,钟爱珠兰还有另外一个用途,作花茶。只要摘下珠兰,放在茶叶罐里,茶叶自然就有一种芳香。珠兰啊,无意与幽兰竞芳,无意与榴花争闹,平凡中自有其独特韵味,或许这就是楚雄人家的普通风格。讲究点的楚雄人家,天井里堆砌着假山。山石苍郁,绿草萋萋,间或水边石罅,几尾游鱼。通红透明,煞是可爱。
放眼望去,小院中低矮的小楼、堂屋、厢房,都会有一堂一堂的雕花木门,高的近三米,矮的也有一米五。雕花精致,空灵剔透,漆色铮亮,一望而知为大户人家。平常人家,木门工艺粗放,图案多是和合二仙、石榴牡丹之类的吉祥故事与画面,富含生活情趣。更多的是一扇扇花窗,造型各异,既有方形,也有菱形、梅花形、寿字形等。厢房檐头,常常有个木雕龙头,昂首仰视,晴光灼灼,似在护佑楚雄人家。屋面的脊柱上向例蹲伏着一只瓦猫,似在随时准备驱伏旷野中的鬼魅。
屋檐下,许多人家都有一眼水井。井壁一律用石块或青砖镶砌,石块围井栏,井口用木板盖住。井口距水面距离也就二、三米。放下水桶,晃一下,便把灌满了水的小桶拎上来。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楚雄人家就靠这些水井汲水生活。后来用上自来水,许多水井废弃,仅西门老城区还保留着一些幸存的水井。一眼眼井水悠悠,诉说着楚雄人家多少悠远的故事。楚雄城区究竟有多少眼水井?没人统计过。随着楚雄城市建设的发展,扩充市容,不少民居拆除,也填了不少水井。西门老城区的改造,也填塞了老城区最后的水井。或许后人只有从文字的记载中,才能获知楚雄城区曾有过水井吧!
西门老城区有一些深宅大院,如云泉街的甘家大院。双合门,院内有天井照壁,正房是两层小楼,厢房一律雕花门窗,十分精致。院外是菜地,地里有眼水井,汲水用桔槔。最奇的是院中那棵百年紫藤,碗口粗细,枝干如铁,曲如虬龙,枝叶繁茂,遮蔽了半个院落。花开二月,一嘟噜一嘟噜紫色的花朵,悬挂在枝叶间,紫中透白,一树春色,随风送来淡淡的紫藤花香。这株入画而又沧桑的古藤啊!
西门老城区的各条街子,昔日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街子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但还是沿袭了过去的名称。
从中大街西行,小西门左转,是信义街,算是鹿城的步行街。街西旁是一层小楼房,雕花格子窗,是楚雄城区保存民居最为典型的一条小街。沿街的铺面,有卖土杂物品的,有卖纸火冥器的,有卖刀铲等铁制工具的、有卖竹木器具的、有卖服装及床上用品的,那一幅幅红得晃眼的毛毯裹背悬挂在门框前,算是绝佳的户外广告,诸多物件,一应俱全。连捕鼠架粘鼠胶、香炉烛台,草烟黄烟,许多生活生产器具,应有尽有。当然也少不了一二小吃店。如西门小吃店,门面虽小,却干净。服务对象自然是大众,菜蔬时新,烹调到味,价钱公道,食客不少。
从信义街右转,上米市街。米市街早已没了粮食的交易,却有不少的竹木铺面,筛子簸箕,扫把粪箕等。也有不少小吃店,计划经济公私合营时期,米市街中段有家饮食店,酸辣水饺是其当家小吃,酸中带甜,辣而存香,价格不高,只角多钱,极受顾客喜爱。曾几何时,国营饮食业退出市场,个体产业冲向市场,利润与成本有了另外的计算公式。国营没有竞争的压力,自然也就失去发展的动力。饮食店并没有关门,换了私人经营,却只卖油条馒头包子稀饭之类小吃,虽不兴旺,也经营得下去。但米市街饮食店的酸辣抄手水饺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米市街茶馆不少,相邻的几家茶铺,门面不大,多是老客,街市闲人,没有多少家务事羁绊,花点小钱,一杯清茶,一碟爪子,茶友俱是熟人,大可天南地北神吹,张家长,李家短,百年老事重提,当今新闻又侃,总是闲人闲事,有点闲工夫,侃点闲白话。倘或三两老友,一言不合,也会脸红筋胀,争个子丑寅卯。过后依然笑口常开,不以为忤。茶馆虽老年人居多,却也受打工人喜爱,玩不来年青人的潇洒浪漫,也没有老年人的闲情逸致,花一块钱,可以泡一天茶馆,休闲休闲,免费听新闻,碰上合适人选,还可以打打扑克,下下象棋,也很惬意。米市街的茶馆,是为下层人士而开的。
米市街、云泉街、和平街、古山街,这几条街是西门老城区民居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楚雄鹿城民俗风情最为浓郁的区域。新年伊始,春回大地,喜迎春节。春节是楚雄鹿城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除夕守岁,阖家团圆,正月初一贴春联,门上贴门神,过去鹿城有书法写得好的人,专门替人写春联,有现成春联,也有自拟春联。遍街上红光耀眼,红红火火,爆竹辞旧岁,春联迎新来。鹿城习俗,初一吃素,上午游春;初二始开荤,拜师访友。正月初六,鹿城还有一个特别的民俗——接塔凹奶奶。这天是西灵宫西灵圣母的诞辰,鹿城要举行接送仪式,洞经会还要在西灵宫弹经庆祝。春节喜庆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要观灯、看花灯、吃汤圆,过了十五元宵节,春节才算结束。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鹿城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苍蒲艾蒿,西门老城区也不例外,并把自家养种的各种花卉端在门外,形成一条条花街,红花白花,枝碧叶绿,供游人观赏。吃的是粽子,集市上卖香袋,小娃娃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六月二十四,鹿城火把节,西门老城区的居民,也会在院子里燃火把,熏屋顶上的瓦虱。七月半的送祖,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饼赏月,冬至吃糍粑,直到一年的岁终——除夕。又是一个循环季节的开始,相沿传习,蔚为大观。
和平街不长,也有几家小吃店,多为煮米线饵丝面条之类。有一崔姓家,专卖豌豆粉。豌豆泡了磨浆,搅得金黄,烧个粑粑,或炸根油条,配着稀豆粉,爽口惬意。吃豆粉全凭蘸水佐料,要用姜水蒜末,油辣子必不可少,把粑粑或油条,撇成小块,放进豆粉,加上蘸水,口感很好,且很养人。舌尖味道,乡风气息。中段丁家宅院深长,三进院落。主人丁善继在州滇剧团供职,弹得一手好三弦。本业外,却另有一门手艺——做得一手好羊膳食品。张毓吉先生曾言:鹿城食羊,只丁善继老表与西园肖建达做的羊八碗最为地道。先生言羊八碗,是谓鹿城一席佳肴,全以羊肉做成,或可谓鹿城全羊席,以八概全也。鹿城人之称“羊八碗”是根据羊的不同部位的肉,做出八种风味迥异的佳肴,或蒸或煮,或炸或炖,色香味美,鹿城镇曾专请丁、肖二师傅做过羊八碗,大约是丫松、粉蒸、头蹄、口鼻耳三色皮、清炖、红烧腰窝、紫盖酥肉等八种,却无烧烤之类,并无羊汤锅一说。羊汤锅只是山乡之食品,火锅是后来才兴起的,鹿城只用炊锅。当然,以羊肉做美食,也不止八碗,鹿城羊肉,鲜嫩可口,雨天品味,寒夜筛酒,的是上品佳肴。今和平街人去屋圯,丁、肖二位老先生的手艺恐已无人继承。
和平街北行,是东西向的古山街。昔日西山上有座古山寺,寺下的街子就以寺名。古山寺早圯,现今山上的八角亭旁是古山寺遗址。古山街是鹿城回民相对集中的区域。古山街,回汉民众,比邻而居,世代交好。回民老清真寺就建在古山街。每逢礼拜,不少回民聚集清真寺,听阿訇传经。清真寺还是回民丧葬前告别仪式场所,保留了不少浓厚的回民习俗。古山街的回民也开了不少小吃店,拓展了回民的饮食文化,把回民饮食介绍出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允许有私人经济。记得最初的回民饭店,就在清真寺的临街铺面,进了店堂,顾客可据桌进餐。穿过小门,还有一座小院,两旁是厢房,也可供客人用膳,菜肴自然以牛肉为主,有牛冷片、红烧、粉蒸牛肉、蹄筋、杂碎等,正宗的是油炸干巴,咸香透度,软硬正好,回民自己腌制的干巴别有风味。牛肉冷片并不一味地瘦,而要带点油皮,吃在嘴里有点油沙的感觉,蘸点甜酱,入口就化。红烧牛肉讲究汤浓肉香,蹄筋讲究汤白软糯,加点香菜葱花,鲜美非常。当时的回民饭店,价廉物美,很受大众欢迎。鹿城回民饮食,鲜少羊肉,或跟回民聚居区域有关。回民多居住在城区坝子,不易养羊。回民除养牛外,还养鹅,冬月里宰杀成为腊鹅。鹅好养,鹿城人家也喜养鹅,平常用点菜叶喂鹅,菜叶那时便宜,几分钱一斤。鹅长得快,半年后就可以宰杀。临杀时,要塞鹅。用苞谷面、细米糠或米面混合一起,用力把面搓成小球或直条,塞入鹅口,俗称“塞鹅”。塞过的鹅,格外肥,油水很厚。过去少油的时代,能有一点鹅油,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鹅肉都有一点草腥味,故要先用盐腌一下,再作烹调,无论黄焖、清炖、红烧,腌过的鹅肉又鲜又香。鹅油清纯透亮,保温保鲜。过桥米线用鹅油,才是上乘做法,浓汤滚油,油漂在汤上,封住温度,对鲜鱼片、肉片、火腿片之类新鲜食材,鲜者更鲜,香者更香,食材鲜且嫩。惟鹅价贵,商家多不用鹅油做过桥米线。鸭是鹿城常见家禽。鹿城人食鸭,喜食盐水鸭、卤鸭,烤鸭并不多见。烤鸭系由宜良传入,讲究皮脆肉嫩,配料甜酱大葱,也算是价廉物美,成为一道鹿城人习以为常的菜肴了。
中大街与信义街交接处,是原大西门遗址。左边,原有间吴氏油坊,香油小商。后拆建中源酒店,旁边是龙凤酒楼,也是楚雄鹿城人家举办婚宴的一家酒店。酒楼大厨王秉义,曾是楚雄州宾馆的特级厨师,无论红案白案,尤其滇味菜肴,冠绝一时。退休后到龙凤酒楼帮忙,大厨才艺,为鹿城平民所共尝。王做的黄粉糕,取材简单,软糯适宜,不甜不腻,实为平民食品之佳品。王秉义徒弟刘志,在鹿城饮食界地算是小有名气。酒楼还有一位年轻人,姓郑,头脑灵活,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厨艺,特别是善于用鹿城地方食材,做出不一般的美味佳肴。他做的烤小猪,色泽金黄,皮脆而酥,肉白而嫩,香气馥郁。鸡、马牙菌是楚雄特有的菌类。他做的火把鸡,鸡做火把,火腿做火焰,蒸而成,鸡鲜、火腿香,是一道应节气的时令美味;他做的太极马牙菌,以马牙菌、红辣椒、蛋清三样食材,上笼蒸,红黑白三色毕现,厚重鲜丽,清香娇软,甚为时人称许。
西山老城区,列为棚户区改造,固是时代之需要。凡事不破不立,有破始有立。但西门老城区,多为民宅,是清以来鹿城民众安家立命之所。大户既少,平民居多,自然没有多大的财力来改变环境。但这是充溢着鹿城平民气息的老城区。当然,老区的人要有财力,足够的财力,或许会在老城区的旧址建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小区,像平地而起的彝人古镇一样,再不然像紫溪彝村那样让老区每户都有一个念想。西门老城区要改造成什么样子?张毓吉先生桑梓情深,对西门老城区如何建有自己的看法。先生撰《镜花缘·外一章》有序云:“半山房主人按:本文看似虚幻之笔,实则为西门外老城区改造之设想蓝图。执其事者,可否一阅。”
先生之言,旨在为西门外老城区改造进言,故借文中“多事公公”之名,敷演一段中华优秀传统传承与启示的佳话,自嘲“多事”,实则系民事于一心,以民众之事为己事,先生无愧乡贤二字。
先生设想:老城区改造,以当地特色为主。虽不似文物修复之修旧如旧,但也要突出楚风乡韵。老城区一旦拆平,则西山之路与中大街连成一片,可形成一条中轴线,应在信义街与中大街连接处大西门原址,建一牌楼,双层三门,材料为青条石,雕铸图案为彝族芦笙文化、毕摩文化之类。牌楼题顾峰手迹——威楚古群。顾峰,楚雄鹿城米市街人,云南著名书法家、剧作家。牌楼后,是仿北京地坛公园而建。坛高地面三尺,苏式透明走廊;有音乐喷泉。下层为地下停车场。园林右边,又一单层牌坊,名“古山街”。古山街一色青条石街面,两旁明清式建筑,是条步行街,铺面林立,有许多名小吃;老杨家的破酥包子、烧麦;余家、樊家的凉鸡、凉面、凉米线;王大刀家的凉白肉、糖醋排骨;施国瑜家的荞凉粉;苏孃孃家的油炸鸡、芽豆小酒;陈烧腊家的烧腊、小米粉皮春卷;赵光明家的饺面;小杨家的小锅米线、小锅卤饵块鲜豌豆……古山街左侧是大井巷。大井巷有四家老字号大饭馆:王家味羹园、丁家和芳园、朱家美珍园、邱家翠珍园。饭馆一律三方一照壁,走马串角楼,前后两天井。楚雄风味、楚八碗、羊八碗、四四如意、十大件等应有尽有。楚雄名席,再行于世。
先生又言:大井巷周围是后街,满街鲜花,争奇斗妍。其余店铺,为花园式茶馆,竹藤椅,方木桌;咖啡店、白竹山茶店。化佛名茶、紫溪毛尖,任君品尝。还有民族服装店。后街有一楼名“三绝楼”;一楼为评书茶馆;二楼为滇京剧清唱,间有彝剧小戏演出;三楼古洞经音乐,故谓之“三绝楼”。凤鸣街,还应是老铜店街样式,各色土特产品,应有尽有。古山街上段,翰墨飘香,有书画装裱店。古山街口,有一假山,实为照壁,既有展翅腾飞之雄鹰,又有啸震山林之猛虎。照壁上刻四字:“直上青云”。登临一望,古山亭在眼中矣。
张毓吉先生凭藉浓烈的家园情怀,对西门老城区的改造作了园林式的规划,特别勾勒出鹿城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现代发展的契合要素,有传承,有创新。先生热爱桑梓之情呼之欲出。执事者作何想?但西门老城的改造必然会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具现代风貌开放旅游的园林区域,这是民众所希望的!
楚雄鹿城西门老城区啊!卜其明(原载于《楚雄文艺》年冬之卷)
作者简介:
卜其明,地方文化学者,出版有多部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