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天敌 >> 日料最顶级的鱼,日料控必知的知识
42、赤甘鯛
虽然叫做鲷,但甘鲷其实不是鲈形目鲷科的,而是鲈形目甘鲷科的。甘鯛的长相比较独特,头部略微呈现方形,因此又称为方头鱼、马头鱼。甘鲷大致上可分为三种,分别是鳞片为粉红色的赤甘鲷,淡黄色的黄甘鲷,以及银白色的白甘鲷。其中白甘鲷最为美味,但数量也最为稀少,市场上流通最多的是味道略次一等的赤甘鲷。所以甘鲷属于似鲷非鲷又叫鲷的一种鲷,确实很有意思。
赤甘鲷
甘鲷有一种独特的甜味,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它的肉质清淡爽滑,柔嫩多汁,甚至连鱼鳞都可以食用。甘鲷的时令季节也是所有鱼类中最长的,从每年入秋九月份开始直到次年五月份,都是品尝甘鲷最佳的时节。冬季的甘鲷油脂丰厚,适合烧烤、刺身、寿司,而春季的甘鲷肉质较紧致,更加适合清蒸、炊饭、油炸。
赤甘鲷寿司
43、白甘鯛
白甘鯛主要产地为長崎県,秋冬之际是最佳赏味期。白甘鯛的肉质是同类鱼中最为紧实的,其鱼肉带有微微的甜味,非常鲜美。在传统的日本料理中,烤白甘鯛或蒸白甘鯛都是必备菜肴。除此之外,白甘鯛也适宜于若狭焼き、西京漬け、塩焼き、潮汁、唐揚げ以及刺身等各种料理方法。
44、黄甘鯛
黄甘鯛一般体长40cm左右,全身整体呈红色,背部颜色较深,头部及尾、鳍部分呈金黄色。最佳赏味期在冬天,肉色雪白有透明感,肉质细嫩几乎感觉不到纤维,鱼肉中水分含量较高,但这种鱼对保鲜要求很高,稍不注意鲜度就会流失。
45、浜鯛
浜鯛的特点是红艳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生活在深海-米水域,主要产于鹿儿岛县、东京都(伊豆诸岛、小笠原)、冲绳等地,产量非常稀少,每公斤价格超过0日元。最佳赏味期在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是著名的怎么做都好吃的高级鱼。
45、恵比須鯛、夷鯛
体长超过40cm,全身被玻璃质感的鳞片覆盖,通体呈宝石红色,非常美丽。肉色雪白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肉味也非常鲜美,不过鳞片很硬,较难处理。由于体色鲜艳,也不会褪色,所以很难从外表来判断新鲜程度。捕获量较少,因此最佳赏味期是什么时候很难确定,但一般认为在寒冷的季节味道最好。
46、笛鯛
一般体长50厘米左右,全身呈红褐色,鳍黄色,体侧中央后方上部有白色斑点,身体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略侧扁。体色鲜艳,个体较大,肉味鲜美。比较罕见,关东地区几乎没有这种鱼,而在沖縄県、鹿児島県、宮﨑県、東京都小笠原等产地也属于高级鱼种,春夏之际最为美味,是鹿児島県、宮崎県初夏的风物诗,具有透明感的白色鱼身非常美丽。皮很厚,鳞坚硬,也很难取上骨硬,肉质有透明感和丰润的大海气息,微甜的味道鲜度刚好,强有力的美味口感令你食过毕生牢记!
47、紫紅笛鯛
一般体长80cm左右,全身赤铜色带有黑褐色斑纹(胡麻模様),其日语名字“胡麻笛鯛”正是因此而得来。主要产于沖縄、鹿児島、大分、長崎等地,旬在春天至夏天,被认为是非常美味的高级鱼,但到货量很少,如果在餐厅有幸遇到,一定不要犹豫。
48、瘤鯛
瘤鯛,中文名金黄突额隆头鱼,亦称羊頭魚。成鱼体长1米左右,长大后头部高高隆起,故称“瘤鯛”。瘤鯛的入荷量很少,但并不罕见,是很优质的大型白身鱼。时令为寒冷的冬季,肉质雪白柔软,头部的瘤里包含有大量脂肪的软组织。
49、鬚鯛
体长40cm左右,下巴上有几根触须,这大概也是“鬚鯛”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产于千葉県、神奈川県、鹿児島県等地,在同类科目的鱼中捕获量是最少的,市面上偶然见到的价格都比较高昂,因此虽然味道鲜美,却不为人所知。最佳赏味期在每年秋天至次年初夏,初夏以后是产卵期,鲜味有所下降。
50、千年鯛
全长可达1米左右。通体赤红色,侧方具3条深红色斜带,尾鳍上下叶尖端黑色。“千年鯛”这个名字,是和歌山县田边市的通称,也许是因为太过稀少。有“千年一见”的意味吧。主产于東京都、鹿児島県、沖縄県,肉味十分鲜美,属于很高级的白身鱼。
51、青血引
学名绿短鳍鱼,俗名蓝笛鲷、绿笛鲷、绿短臂鱼。身体细长,呈紡錘形,眼前具一深槽。主要产于長崎県、鹿児島県、沖縄県,入荷量比较稀少,价格较高。其最佳赏味期在每年夏天至秋天,肉色微微带粉,具有适度的纤维感,加热后肉质也不会变硬,口感非常好。
52、真鯛
这种身体呈鲜艳粉红色的鱼,是日本人在重要节日、行事中必不可少的食材,它被赋予喜庆祥瑞的美好寓意。而在中国真鲷也被看作是可以带来吉祥喜庆,因此称之为红加吉、加吉鱼。
享受真鲷最佳的时节,是每年的春季以及每年的秋季,并且以濑户内海和鸣门海峡捕获的真鲷品质最好。真鲷自身的最大特点在于肉质细腻紧实富有弹性,和其他白肉鱼有所不同在制作成刺身时,真鲷肉质的口感几乎是清脆的,并且回味带有一丝甘甜味道很是优雅。
53、雉子羽太
雉子羽太,即赤点石斑鱼。鱼体呈红褐色,头、背较深,腹部颜色较淡,头部及体侧密布与瞳孔等大之橙红色斑点,常见体长约40cm。雉子羽太的标准日本名为“あこう”,在关西非常有名,夏天的雉子羽太薄切刺身几乎可与冬天的河豚相提并论,因此有“冬天的河豚,夏天的あこう”之俗语。鲜活的雉子羽太售价不菲,是属于夏天的高级鱼类。
54、雷鱼
汉字名鰰、鱩、神魚、雷魚、神成魚、波太多雷魚、波多波多、斑斑、霹靂,我国称为日本叉牙鱼,体长一般为20cm左右,主要产于秋田県、北海道、兵庫県、鳥取県、石川県、山形県,主要产季为秋天到初夏,冬季价格较贵,其他季节比较便宜。
55、銀鏡
也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月亮鱼(Moonfish),而日本的汉字名则十分形象的称之为銀鏡。此鱼多出产于西日本,其他地方极为少见,因此作为食用鱼的认知度非常低。月亮鱼肉色为淡粉色,腹部脂肪较多,可做刺身食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金枪鱼的替代品。背部由于脂肪含量不高,可用于制作烤鱼或者烟熏,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鱼的风味。
56、大佐賀
漢字名为大佐賀,学名怒平鲉,为深海鱼类,主要产于北海道、三陸地区,栖息深度-米,体长可达60厘米,主要特征是腹腔膜为黑色。
过去在关东地区,这种鱼被称作“目拔”,但近年来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以前是很便宜的鱼,常用于家庭料理。目前随着流通的发达,其美味重新被人们认识,但与此同时这种鱼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各种鱼类中属于比较高价的一种。到货量极为稀少,通常入货都是以“条”为单位。
最佳赏味期为每年秋天至次年春天,生食(霜皮造り、寿司)。
57、鬼虎魚
鬼虎魚,学名日本鬼鲉,别名鱼虎、虎鱼、石狗公、石头鱼等。体长30厘米左右,体表无鳞,体方长,稍侧扁,胸鳍腹鳍大,尾鳍圆。背臀腹鳍棘有毒,棘基部毒腺有剧毒。“鬼虎魚”这个名字的原意大概是“像鬼一样难看的鱼”。
海水鱼,生活在海湾水深米左右的海底。在西日本地区特别受到珍重,最近在关东地区也逐渐成为高级鱼类,鲜活的鬼虎魚在市面上售价很高,绝非是一般的家庭料理,而是作为高等食材在专门的割烹料理店出现。
主要产地是九州等地区,最佳赏味期为晚春至夏季,适宜生食(刺身、寿司)。
58、剥皮鱼
日本人喜欢将剥皮鱼做成生鱼片,内行吃法是将肝脏混酱油做成肝酱油直接沾生鱼片食用。剥皮鱼俗称马面鱼、耗儿鱼,全长约30CM,身体呈菱型,为了保护自己,他的鱼皮进化的既厚且硬。但这层皮很容易被剥下来,因此有“皮剥这称号。鱼本身味道比较清淡,近腩位口感柔韧有嚼劲,愈嚼愈可以吃出鱼鲜味。
59、虎河豚
虎河豚是从超过50种的河豚中评选出的被公认最美味的河豚之王,用它制作的生鱼片被认为是日本“白身鱼之王”。在日本,虎河豚可分为养殖和天然两种。其中成年野生虎河豚的体重最大可达8-10公斤,体长70cm左右,肉白而脂肪少,是最佳河豚食材,但毒性也最剧。冬季是虎河豚最美味的季节,尤其是12月至2月的河豚,由于即将进入产卵期,其肉色之晶莹、肉质之鲜美都达到了极致。
虎河豚刺身
虎河豚白子
最大的白子长度可超过30厘米。这一对天然河豚鱼白超过2公斤,是鱼白爱好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