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透明鱼 >> 透明鱼的天敌 >> 为何鱼塘里只有鲤鱼和草鱼浮头,花鲢白鲢却
作者:肖建春
这个月的7日就已立冬,在四川明显可以感到冬天的来临,水温也在急剧下降,每每随着水温的急剧变化,无论是夏秋,还是秋冬季节交替,都会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最近局部的几场冬雨,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诸如底层鱼浮头的问题。为什么底层鱼浮头,反而花白鲢不浮头。有些池塘安装有溶氧控制仪的养殖户,就可以从溶氧监测仪上看到,水体中溶氧是充足的。所以此时的浮头,显然不是因为溶氧。那是什么原因呢?底质。特别是对于一些急于想在入冬前想把塘里的鱼养大的养殖户来说,往往存在过量投喂,没有注意到随着水温的降低,鱼肠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是在降低,摄入的食物量是在减少。从而造成了残饵增多,底质恶化,引起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例如具有嗅鸡蛋气味的硫化氢等超过了鱼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底层浓度高,表层浓度低,鱼趋利避害往水体表层富集。于是出现了花白鲢不浮头,反而一些耐低氧的底层鱼浮头的现象。如果是草鱼和鲤鱼出现上面的现象,那底质出了问题,十有八九都是判断正确的。但如果只是鲫鱼,或是只是鲤鱼出现浮头,或是死亡,那就又要考虑一种因素了。前几天,就这个问题,我都已写过。那就是这些年一至困绕着养殖户的一大难道,疱疹病毒病。这几年,发病的特点和规律也是不断的地演变,过去基本可确切的说低于什么温度,或是高于什么温度就不发病了,可现在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低温下仍有发病的案例,假如这样的案例在全国各地频发,那也就不再是个案了,而是成了普遍现象,自然就要重新认识这个疱疹病毒了。还有过去鳃出血是很明显的,但最近几年发现了很多起案例,鳃出血症状并不明显,但是拿到试验室一查,却是疱疹病毒。所以疱疹病毒在一定时间内,性状的稳定是相对的,从时间维度长远来看,变异却是一定的。像这些感染了疱疹病毒的鱼,引起了鱼机体内血液的大量流失,必然造成血液中载氧能力的减弱,引起机体缺氧,出现只是鲤鲫浮头,就应当格外引起重视了。
冬天里的池塘淡水鱼浮头的问题
冬天里鱼会浮头,很多人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这样的事情却是在一些地方年年都在发生,而且每年都还会有些养殖户因为大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在工作中处理类似情况的心得。
冬天鱼浮头的根本原因还是缺氧,那么对于一些养殖密度并不大的鱼塘,也出现这种现象,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出现这种现象的鱼塘,一种情况是大多数水较深;另一种情况是冬天也在投料的养殖塘;
像一些周边植被较多,水又比较深的养鱼塘,平时沉积了很多有机质在水底,因为水比较深,上下水对流不充分,由于水体密度差的原因,很容易形成水温分层,这个时候有机质在水底发酵分解,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最后在氧气极低的情况下,适合一些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当遇到秋冬等气温突然大副降温时,水温分层被打破,底层缺氧的水体上升,上下水体混合后,水体中的溶氧就会偏低,以及底层的有毒物等此时就会引发鱼冬天也浮头。
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冬天也在投料的养殖户,没有根据气温的变化调整投喂量,冬天鱼吃料多少受天气影响极大。鱼此时的消化酶活性会降低,当遇到气温突变时,吃食量变化也很大。我在自家阳台上修了一个小水池,放了一些鱼在里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当气温稳定时,投喂量会稍大一点,排出的粪便也会多一些。一旦气温突变,即使投了一样多的饲料,很多都仍然漂浮在水面,排便也会相应减少。当我把浮料改成沉料时,就会发现只要一两天,水体就会变混,透明度大副降低。所以此时透明度降低的原因不是因为藻类繁殖起来了,水变肥了透明度低;而是水体中悬浮颗粒多了引起的。这些悬浮的颗粒就是饲料残饵,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往往冬天一些投料的鱼塘浮头,大多就是因为前期,养殖户看到鱼还吃得很好,于是正常投料,但没有根据天气调整投喂量,当过量投喂时间稍长之后,就会出现鱼浮头,或是其他问题。
温度过低时,菌种的活性会降低,还是不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之类。如果水温高于15度的地方,建议可使用芽孢原粉分解掉过多有机质,如少量多少次经常使用,即可调节水质,还可以减少疾病,促进鱼生长。当温底过低时,要快速处理,像我们常用的全效底改片,是化学氧化剂,同时也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先使用,然后再结合使用长效氧,较长时间持续增氧,把底部的氧气补足,可快速的处理冬天鱼浮头,或预防处理水体对流引发泛塘的情况。
来源养鱼经,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