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宁要鱼头,不要老宅的鱽鱼究竟有什么魅

发布时间:2023/5/2 17:11:52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前置新闻:

新华社郑州7月18日电(宋晓东、蒲飞)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技术人员在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活体,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活体。

据介绍,近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对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黄河口现行流路口门处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活体。根据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鱽鱼濒临绝迹,至21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这是21世纪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黄河鱽鱼活体,标志着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一时间鱽鱼满天飞,但是都没有配图片,这无图无真相,看着多难受。

于是梵君表示十分好奇的查询了关于鱽鱼的相关信息,想看看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何方圣神。结果,完全查不到相关图片信息,只有年的一则新闻里有所提及。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3月16日,金陵晚报曾经报道了长江镇江水域第一阶段鱽鱼捕捞期开捕十多天,渔民并未捕获一条鱽鱼的新闻。近日,就在第二阶段的捕捞期仅剩最后十余天时,记者再次走访镇江市多个江段,得知每条渔船每日仅有不到一斤的鱽鱼捕捞量。

一网下去只有数条小鱽鱼

昨日,记者来到镇江丹徒区高资江段,看到几十只渔船停靠在江边。和平路金江村一组的渔民向记者介绍起今年鱽鱼的捕捞情况。“运气好的话,一网下去能打七八条。”今年55岁的杨春江苦笑着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拿到捕捞许可证后,他们就盼着作业时限的到来,然而3月份鱼汛迟迟未来,渔民们每次出江试捕都空网而归,为了节约柴油成本,几乎所有渔民都闲在家里。4月份再次开捕以来,收获的鱽鱼量也极其不理想。“很少能捕捞到二两的鱽鱼,一网下去若能打到八九条小鱽鱼,我们就很开心了。”

60岁的老渔民张桂祥告诉记者,往年他们一网下去至少能捕个数百斤鱽鱼,虽然每年捕捞鱽鱼的数量在锐减,但今年一斤都难打到的状况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镇江市渔政站副站长韦龙表示,人工繁殖鱽鱼是一个高端技术,很难普及,作为洄游鱼种的鱽鱼性格刚烈,离水即死,且对水流、声波极为敏感,因此如何保证幼鱼秋后顺利游向大海、性腺成熟后再逆水洄游至长江难度很大,目前只能严格执行禁捕时间、继续降低捕捞强度。

由此可见鱽鱼是一种洄游鱼种,幼时在海里长大,然后洄游到长江产卵。

鱽鱼是带鱼?

梵君又求助各大问答网站,“请问鱽鱼是什么鱼啊?”有网友回答了,“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带鱼科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的一个科。中国黄海沿岸部分地区(如青岛、日照等)亦称其为“鱽鱼””

梵君只知道带鱼是深海鱼类,虽然属于洄游鱼种但是怎么会出现在黄河口浅水地区呢?结果又有网友跳出来说,带鱼俗话叫刀鱼,但是不是鱽鱼....

一时间让人傻傻分不清了。

美食网站现真身

范君这下更加好奇了,这神秘的鱽鱼究竟是什么鱼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美食网站找到了线索。

每年的清明节之前一个月,鱽鱼总是长江中下游最受欢迎的鱼类,价格更是高达每斤五六千元。

这种体小而刺多的鱼儿为何如此紧俏?还是因为它确实太鲜美了啊!

于是真身以煮熟的方式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果然是被吃没的)

鱽鱼学名长颌鲚,是典型的洄游鱼种之一,每年2,3月份,鱽鱼性腺发育成熟,开始由大海进入淡水区,沿长江入海口上溯至中游进行生殖洄游。

为了长距离的洄游,和生殖活动做体力准备,鱽鱼在冬季大量觅食,储存了非常丰满的体脂。因此,产卵季的鱽鱼最为鲜美。(你看看人类为了满足口舌之欲产卵季的确成了佳品)

在清代,还有民谚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说的便是鱽鱼浑身都是美味,连鱼头也好吃无比,宁肯丢掉老祖宗的房子,也不愿意放弃只有瘦骨的鱽鱼头,极言其美味。如今亦有“鱽鱼鼻子河豚嘴”的说法,鱽鱼头尖的那一层透明的皮,就是鱽鱼的鼻子。

长颌鲚

长颌鲚又称长江刀鲚、刀鲚,隶属于鲱形目,鳀科,鲚属,其身体扁而狭长,似一把银白色刀。长颌鲚分布于长江及近海半咸淡水区,生殖季节从河口进入淡水,沿干流上溯至长江中游产卵场作生殖洄游,最远可达洞庭湖,长颌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但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已难以形成渔汛,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长江三鲜”之首,长颌鲚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价格已涨了上数倍。

长江鱽鱼

长江鱽鱼在海洋不集成大群,多分散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底层,属近海底栖鱼类。进入长江口附近才逐渐集成大群,由底层上升到中、上层。多栖息在水流混浊的水域中,清水中较少。生殖洄游时停止摄食。

钱塘江鱽鱼

钱塘江鱽鱼在海洋不集成大群,常与长江刀鱼混生。进入杭州湾才逐渐集成大群,形成渔汛。生殖洄游时停止摄食。

黄河鱽鱼

鱽鱼上溯期间不摄食,入东平湖后,又重新摄食。至6月初(芒种前后)产卵,产卵后部分亲鱼顺流而下,陆续回海,一部分继续在湖区摄食一段时间之后再降河入海。

鱽鱼、鲥鱼与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出自长江下游,基本上都是季节性回游鱼。每年春天,到日子就来,到日子就走,充满了季节性的魅力。

“长江三鲜”中,野生鲥鱼在上世纪已经绝迹,如今吃到的鲥鱼都是人工养殖的。而每年可以吃到河豚和鱽鱼最长也只有明前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过清明,肉质粗老,骨头变硬,行家是不会再吃的。如今养殖兴盛,河豚到还算好养活——河豚遇险会把身体涨成一个球,有些孩子都拿它当球踢,可见生命力之顽强。而鱽鱼却娇弱至极,离水便死,养殖难上加难,所以也就更为金贵。

在鱽鱼的主要产区靖江,年前后每年的产量都超过吨,而到了年,产量约10吨。鱽鱼的减少与过度捕捞不无关系,捕鱼者在海面就布下帆张网,宛如瓮中捉鳖一样捕获刀鱼产卵群体,鱽鱼一进去就出不来了;而另外一种布于江面的套网,网眼的最后一段甚至小拇指都穿不过,对江刀的杀伤力极大。南通至扬州段的鱽鱼最为鲜美,然而很多鱽鱼往往游不到这里,就被捕获。

年11月,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鱽鱼也榜上有名。一旦《意见》通过,今年或是捕捞刀鱼的最后一年。于是,今年刀鱼的价格直逼历史最高点,而在江苏江阴、南京等地方,刀鱼就直接贴上“最后的美味”出售。

梵观点:人们的尝鲜,嗜鲜心理会制造多少最后的美味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