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

强推最具收藏价值的佳作庄子,值得反复

发布时间:2023/6/19 15:44:05   

今日推荐:《庄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作者:(战国)庄周。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内篇

[4]三子:这里指三个国家的国君。有以国君代指国家的传统。

[5]蓬艾:蓬蒿艾草。

[6]若:汝,你。

[7]十日并出:古代的寓言,比喻光明普照万物的意思。

[8]进乎:更加,胜过。

过去尧问舜说:“我想讨伐宗脍、胥、敖,每当临朝,总是感到心情不安,这是为什么呢?”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犹如在蓬蒿艾草中间,这你还放在心上,为什么呢?之前传说十个太阳一起出来,阳光照耀万物,何况道德上的光芒胜过太阳的光芒呢!”

啮缺问乎王倪曰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4]?”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30]?”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31],河汉沍而不能寒[32],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33]。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34],而况利害之端乎!”

[9]鳅:泥鳅。然乎哉:是这样吗。

[10]木处:住在树上。惴栗:害怕得发抖。恂(xún,)惧:眩惑害怕。

[11]猨:同猿。

[12]三者:指人、泥鳅和猿猴。正处:真正舒适的处所。

[13]刍豢(chúhuàn):喂草的叫刍,喂谷物的叫豢,这里代家畜禽兽。荐:繁茂的草。

[14]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的食草动物,俗称四不像。

[15]蝍(jí)蛆(jū):蜈蚣。甘:可口。带:作小蛇解。

[16]鸱(chī):猫头鹰。耆:通嗜,爱好。

[17]正味:真正的美味。

[18]猵(biān)狙:猕猴的一种。

[19]交:交配。

[20]游:追逐相交。

[21]丽姬:古代的一个美女,晋献公的夫人。

[22]所美:认为是美丽的人。

[23]决骤:疾速奔跑。

[24]正色:真正美好的容貌。

[25]自:依。

[26]端:头绪。

[27]涂:通途,途径。

[28]樊然:杂乱的样子。肴:通淆,错杂。

[29]辩:通辨,分别,区别。

[30]至人:思想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31]大泽:大草泽。

[32]河:黄河。汉:汉水。沍(hù):冰封。

[33]疾雷:迅猛的雷。飘风:大风。

[34]无变于己:自己不发生什么变化。

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天地万物有一致认可的标准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再问说:“那么天地万物就没法了解了吗?”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呢!即便如此,让我试着谈一下这个问题。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现在我且问你: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患上腰痛或偏瘫,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居住会惊惧到发抖,猿猴会这样吗?这三种动物究竟谁知道真正舒适的处所是什么呢?人吃肉食,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却爱好吃老鼠,这四种动物究竟谁知道真正的美味是什么呢?猕猴、猿相配为雌雄,麋和鹿交媾,泥鳅和鱼追逐,毛嫱、丽姬是世人认为最美的女人,然而鱼见到她们就潜入深处,鸟见到她们就会高飞,麋鹿见到她们就疾速跑掉,这四种动物究竟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呢?依我看来,仁与义的头绪,是和非的途径,错乱无章,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呢!”

啮缺说:“你不知利害,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吗?”

王倪说:“至人神妙至极!草泽烧起来也不能让他感到热,江河冰封也不能使他感到冷,疾雷撼动大山、暴风掀起海浪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这样的至人,乘云气,骑日月,邀游于四海之外。生和死都不能让他发生变化,何况利害的小头绪呢!”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1]:“吾闻诸夫子[2],圣人不从事于务[3],不就利[4],不违害[5],不喜求[6],不缘道[7];无谓有谓[8],有谓无谓[9],而游乎尘垢之外[10]。夫子可以为孟浪之言[11],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12]。吾子以为奚若[13]?”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14],而丘也何足以知之[15]!且女亦大早计[16],见卵而求时夜[17],见弹而求鸮炙[18]。予尝为女妄言之[19],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20],挟宇宙[21]?为其合[22],置其滑涽[23],以隶相尊[24]。众人役役[25],圣人愚芚[26],参万岁而一成纯[27]。万物尽然[28],而以是相蕴[29]。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30]!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31]!

“丽之姬[32],艾封人之子也[33]。晋国之始得之也[34],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35],与王同筐床[36],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37]!梦饮酒者,旦而哭泣[38];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9]。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40]。君乎、牧乎[41],固哉[42]!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43]。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44],若胜我,我不若胜[45],若果是也[46],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47]?其或是也[48],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49],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50]。吾谁使正之[51]?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52]?”

“何谓和之以天倪[53]?”曰:“是不是[54],然不然[55]。是若果是也[56],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57];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58],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59],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60],振于无竟[61],故寓诸无竟[62]。”

[1]瞿鹊子、长梧子:两人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人名。

[2]诸:兼词,之于合音。夫子:这里指孔子,即下文所说的“丘”。[3]务:世务。

[4]就:趋就,追逐。

[5]违:回避。

[6]喜求:热衷于求取。

[7]缘:拘泥。

[8]无谓有谓:没有说等于说了。

[9]有谓无谓:说了话等于没说话。

[10]尘垢:指世俗。

[11]孟浪:轻率,荒诞不实。

[12]行:与“言”对,这里指践行。

[14]是:此,指孔子有关圣人的言论。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听荧:听了感到迷惑不解。

[15]丘:孔丘。

[16]大:通太。大早计:求之过急。

[17]时夜:即司夜,五更时报晓的鸡。

[18]弹:打鸟用的弹丸。鸮(xiāo):一种肉质鲜美的鸟,俗称斑鸠。炙:烤。

[19]予:我。妄:姑且,随便。

[20]奚:何不。旁:同傍,依傍之意。

[21]挟,怀抱。挟宇宙,有遨游尘外之意。

[22]为,与。肳:同吻,力其肳合,即表达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23]置:任凭。滑涽:昏乱。

[24]隶:奴仆。

[25]役役:忙碌劳苦。

[26]愚芚(tún):即愚钝无知的样子。

[27]参:糅合。一:万物一体,无差别。

[28]尽然:都如此。

[29]是:此。相蕴:相互包藏,物我与一。

[30]说:通悦。

[31]恶(wù)死:厌恶死。弱:年少。丧:亡失在外不回家。

[32]丽:丽戎国。姬:美女。丽戎,春秋时的小国。丽姬宠于晋献公,以美貌称于世。

[33]艾封人:在艾地戍守疆地之人。子:女儿。

[34]晋国之始得之也:据《左传》记载,晋献公伐丽戎,得丽姬,有宠,立为夫人。

[35]王所:王居住的地方,即王宫。

[36]筐床:君主睡觉休息时用的床。

[37]蕲:通祈,求。

[38]旦:早上,这里指醒来。

[39]田猎:守猎。

[40]窃窃然:这里有自以为明察的样子。

[41]牧:养马之人。

[42]固:固陋。

[43]吊诡:奇异,怪异。

[45]我不若胜:我不胜你。

[46]果是:肯定对。

[47]而:你。

[48]或是:指一方对。

[49]俱是:都对。

[50]黮暗(tǎnàn):不明的样子。

[51]正:评判。

[52]彼:指上文说的大圣。

[53]天倪:自然。

[54]是不是:把不对的看成是对的。

[55]然不然:把不是这样的看成是这样的。

[56]是若果是:对的如果真是对的。

[57]辩:通辨,分别。

[58]化声:是非之辩。相待:对立,有条件制约的。[59]曼衍:变化。

[60]忘年:不计岁月。忘义:不讲仁义。

[61]振:畅。竟:通境。

[62]寓:寄托。诸:之于的合音。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听孔夫子说过,‘圣人不去从事世俗之事,不贪图利益,不躲避危害,不喜欢妄念,不拘泥于道;没有说好像说了,说了话又好像没有说话,而心神邀游于尘世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之论,而我认为这些正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妙善大道。你认为怎样?”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听了都会迷惑不解的,而孔丘怎能晓得呢?你未免求之过急,见到鸡蛋便想到报晓的雄鸡,看到弹丸就想到烤鸟肉吃。我尝试着给你说一下,你就随便听听吧。何不依傍日月,怀抱宇宙,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任凭是非杂乱在那里,把奴仆看做尊贵之人。世俗的人们劳累不休地追求知识,圣人则一副愚昧无知的样子,糅合历代变异而不为是非沾染。万物都一样,互相蕴涵在‘齐一’当中。我怎么知道活着不是迷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自幼流落他乡而返回家乡那样呢!

“丽戎国有个美女,是戎国在艾地戍守边疆人的女儿,晋国最初迎娶她时,哭得衣襟都湿了;等她到了晋献公的王宫里,和君王睡在一张床上,同吃美味,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知道死了不后悔当初不该贪生呢?梦中开怀畅饮,醒来后却要伤心流涕;梦里痛哭,醒了却有狩猎的快乐。在梦中,不知是在做梦;睡梦中在占卜问梦中之梦时,睁开眼才知道是在做梦。特别清醒之人才知人的一生是一场大梦,愚昧无知之人,自以为清醒,表现出明察一切的样子,觉得他什么都知道。什么君主啊,什么臣子啊,都浅陋极了!我看孔丘和你都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也是在做梦。这些言论可以把它称为奇谈怪论,如果万世之后遇到一位大圣人能理解,那他也只当旦暮相遇的平常事情。

“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肯定对,我肯定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肯定就对,你肯定就错吗?两个人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错的呢,还是我们双方都对,或者都错呢?我与你都不知道,凡是人就会有所蒙蔽,有偏见。我们请谁来评判是非呢?假使请观点和你的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你的观点相同了,又怎样评判呢?假使请的人的观点是和我的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我的观点相同了,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来评判,既然他与你我的观点都不同,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判,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相同,又怎么能评判呢?那么,我和你以及其他人都不能评定谁是谁非了,那还等谁呢?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样是对待而成的,如果使它们不相对而存在,那就只能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因物随变,了此一生吧!”

“什么叫天倪?”“对的像是不对的,正确的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无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无须去争辩。忘掉死生年岁、忘掉是非仁义,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把自己寄寓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中。”

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都需要我们妥当地来处理时时处处都有的对立关系。对立,存在在那里不可否认,因为天地万物有阴有阳,有高有卑,有贵有贱,但它不可怕,并且是可以处理好的。比如说辩论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对立。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最起码在主观认识上是可以并且能够取消这一对立关系。这一智慧来自思辨。

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肯定对,我肯定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肯定就对,你肯定就错吗?两个人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错的呢,还是我们双方都对,或者都错呢?……思辨带来了认识的通透感,我们会更加宽容,善待“异己”,善待与自己对立的思想主张,让自己的思考更有穿透力。

罔两问景曰[1]:“曩子行[2],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3]?”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4]!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5]!吾待蛇蚹蜩翼邪[6]?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1]罔两:影子的影子。景:即影子。

[2]曩(nǎnɡ):刚才。

[3]无特操:没有独特的操守,这里是说影子又随物而动的特性,没有自主性。

[4]有待:有依赖。

[5]吾,影子。所待:所依赖的东西。又有待:指影子依赖的东西还有依赖的一个存在。

[6]蛇蚹(fù):蛇脱下的皮。蚹,为蛇腹下的横鳞。蜩翼:蝉的翅膀。蛇之蚹、蜩之翼,皆薄而近透明,照之无影。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刚才你行走,现在你停下来;刚才你坐着,现在你又站起来;为什么你没有独特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因为有待才这样的呀!我所待的东西又有所待才这样的呀!我所待的难道像蛇脱下的皮、蝉的翅膀吗?怎么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怎能知道为什么不这样呢!”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1],栩栩然蝴蝶也[2],自喻适志与[3]!不知周也[4]。俄然觉[5],则蘧蘧然周也[6]。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7]。

[1]昔:犹夕。这里有夜晚之意。

[2]栩栩(xǔ)然:蝴蝶翩翩飞舞,活泼自得。[3]喻:通愉,愉快。适志:快意。

[4]不知周也: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了。

[5]俄:顷刻。

[6]蘧蘧(qú)然:惊惶的样子。

[7]物化:万物之间的界限消融,彼此融合为一。

夜晚,庄周梦见自己变为一只蝴蝶,翩翩飞舞的蝴蝶,自适心志,愉快自在,竟然忘掉自己是庄周了。忽然醒来了,发觉自己分明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化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毕竟是有分别的。这种物我间的转化就叫做物化。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

庄周梦蝶有诗一般的意境,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丝丝挣脱不掉的迷惑和怅惘。因为都说人生如梦,醒来后如果是梦,那梦又是什么呢?生是梦,死又何尝不是梦呢?飞舞的蝴蝶是梦,床上的庄周也是梦,欢快是梦,悲凉也是梦,都是梦,但最终还是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即便在虚无缥缈梦幻的泡影中,终归还会有所差异、分别和不同,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大的、更深沉的悲哀吗?看破了悲哀,之后就是悲凉。

养生主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它处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生命活得既有分量又有质量,换句话说,就是活的时间要足够长,还要活的足够好,尽享天年,不受伤害。养生不能脱离人世来讲,养生也好,处世也好,究竟有没有一个主宰呢?在庄子看来是有的。所谓的“养生主”,就是庄子要告诉我们的主宰支配养生和处世的大法。

吾生也有涯

[6]为:做。近:接近,贪图。名:名利。

[7]刑:刑杀。

[8]缘:因。督:中道。经:常。

[9]保身:保全自身。

[10]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

[11]养亲:奉养父母。此句与上下文意不能贯穿衔接,且老子、庄子对养亲问题付诸阙如,疑此句为衍文。

[12]尽年:享尽天年,人的自然寿命不中途夭折。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会让人很倦怠。既然如此,却还要追求知识,那就会让人更加困乏疲倦。行善不贪图名利,为恶不遭受刑杀,因循自然中道,以为恒常之法,这样就可以让身体无伤,保全天性,享尽天年了。

吾生也有涯,但尽头具体在哪一天却是未定的,于是活着的人需要考虑如何活下去,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知也无涯,就不要去追逐追求了,这会让人倦怠疲顿,不能好好地活下去。活下去,好好地生活下去的硬指标:保身、全生、养亲和尽天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庄子说:“缘督以为经。”这是《养生主》整篇文章的总纲。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6],

[8],善哉!技盖至此乎[9]?”乃中《经首》之会[7]。文惠君曰:“

庖丁释刀对曰[10]:“臣之所好者道也[11],进乎技矣[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也[13]。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之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乎[21]!良庖岁更刀[22],割也;族庖月更刀[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25],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30]。动刀甚微[31],然已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庖(páo)丁:庖,厨师,庖丁即一个姓丁的厨师。文惠君:人名,是作者假托的一个君王,历史上并无其人。解:剖割分解。

[2]踦(yǐ):抵住。

[3]砉(xū)然响然:砉、响,都是解牛过程中发出的皮肉骨相分离的声音。

[4]奏:进。(huō):音响大于砉的砍割裂之声。

[5]中(zhòng):合乎。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

[7]经首:尧时的乐名。会:音节。

[8](xī):同嘻,惊叹之声。

[9]盖:通盍(hé),为何。

[10]释:放下。

[11]好(hào):喜好。

[12]进:超过。

[13]全牛:完完整整的一头牛。

[14]神遇: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事理,即心领神会。

[15]官:指耳目等感觉器官。

[16]依:遵循。天理:牛的天然的生理结构。

[17]批:击,劈。郤:筋骨间的空隙。

[18]导:引。窾(kuǎn):空。导大窾:刀引入到筋骨间的空隙。

[19]因:因循。固然:本来的样子。

[20]技:当做枝字来解。枝经,经脉相连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qìng):筋肉纠结之处。

[21]大(gū):此处指大骨头,即所谓的盘结骨。

[22]良:善。岁:年。更:更换。

[23]族:大多数。折:用刀砍断骨头。

[24]硎:磨刀石。

[25]节:骨节。间(jiàn):间隙,空隙。

[26]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运刀。

[27]族:骨节筋腱聚集处。

[28]怵(chù):一心谨慎。

[29]视:目光。为:因。

[30]行为迟:动作因此放慢。

[31]微:轻。

[32](huò):象声词,这里指牛体解开时的声响。[33]委地:堆积在地上。

[34]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35]善:收拾。

厨丁为文惠君宰牛割肉,手触及的,肩倚住的,脚踩着的,膝顶着的,都有哗哗的声响,进刀之时有更大的响声,都没有不符合音乐节律的。合于《桑林》舞曲的拍节,合于《经首》的节奏。文惠君说:“啊,太好了!解牛的技术为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厨丁放下刀说:“我喜好的是道,早超过技术了。刚开始我宰牛时,所看到的无非是完完整整的一头牛;三年后,就未曾看到过整牛了。到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器官停止作用了而心神还在活动。依循牛的自然结构,劈开筋骨间隙,导入骨节间的空隙,因循本然的结构去运刀,连经脉筋骨相会之处都不成什么障碍,何况大块的骨头呢!好厨子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开筋肉;大多数的厨子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斫骨头。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解的牛有几千头了,刀刃却像刚刚磨过的一样。牛的筋肉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薄得几乎没有厚度,以没什么厚度的刀刃切入到有空隙的筋肉骨节,绰绰有余地运转刀口,必然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过一样锋利。即便如此,每当碰到筋骨盘结交错的地方,我也觉得难以下手,不得不小心谨慎,眼神专注,手脚放慢动作,刀轻微一动,牛体哗啦哗啦就解开了,如同泥土堆积在地上。此刻,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心满意足,把刀收拾得干干净净而后收将起来。”

文惠君说:“好!我听了庖丁一席话,就知晓养生之道了。”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有神采、最具思考力的厨子,恐怕非“庖丁”莫属了。庖丁,只是一个姓丁的厨子,只知其姓,不知其名。这是一个在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干活、踏踏实实求进步的普通劳动者。他很专注,有追求——“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几经摸索和历练,最终把劳动生活场景提升为一场让人叫绝的艺术表演。庖丁是一个提刀四顾、踌躇满志、神采飞扬的行为艺术家,一个默默践行大道的劳动者。

应当视庖丁为老师。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处理社会事务,也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循序渐进地专心干活,一点点认清要处理的对象,“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进入到从容不迫的类似于艺术创作的境地。熟能生巧,巧又出精,精进不止,最终体认大道。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

泽雉十步一啄[6],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7]。神虽王[8],不善

也[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13.html
------分隔线----------------------------